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时间:2022-05-06 02:35:07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摘 要】行政复议作为行政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行政法制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我国现阶段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复议;程序;法治

一、概述行政复议

所谓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分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面临着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非独立性导致公正性的缺乏。行政复议机关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仅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且彼此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其他联系(甚至包括利益上的关系)。这种行政复议的非中立性,不仅违背了“任何人不得为自己的法官”这一公认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导致了行政复议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难以客观、公正。受行政复议机构非独立性和从属性的影响,行政机关在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常常维持原结果。因此,在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有相当比例的案件结果被法院判决改变。行政复议制度本身的正义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毋庸置疑,公正性的缺失是当前行政复议制度实践中的一大重要问题。(2)公信力不高。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公信力也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与行政诉讼相比,行政复议呈明显的下滑态势的关键是行政复议公信力存在问题。首先,行政复议案件的数量逐年下降,而行政诉讼数量则逐年攀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通过申诉的也在迅猛增长。其次,行政复议的合法、公平正义等基本原则难以体现,启动行政复议程序的公民中,很少有通过行政复议得到纠正。最后,行政复议决定执行不及时、不到位,复议决定最终形同虚设。有些复议决定依法做出判决后,被复议行政机关拖延履行或者拒不履行而形成“法律白条”,从而也导致了行政复议公信力的下降。(3)审理方式单一,程序缺乏透明性。首先,单一书面审理方式,不利于当事人双方提供充分的证据,增加判断证据真实性的难度,影响复议裁决的公正性;其次,书面审理缺少与当事人的沟通,容易造成复议机构与当事人发生误解;最后,书面审理方式剥夺了当事人双方直陈、申辩的机会,容易出现复议裁决差错。

三、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思考

1.从宏观方面来说,应该大力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法治意识等方面得建设,为行政复议制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1)要进一步推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为行政复议制度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行政复议制度发展的基石,我国应当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2)要进一步培养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在现代国家,公民应该有较强的权利主体意识和法制意识,这是法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就必须培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的权利主体意识。

2.从微观方面来说,行政复议制度本身也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确立以听证程序为核心的行政复议审理制度。限于复议机关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及物质条件限制等因素,严重影响其复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听证程序的引入有利于促进复议的客观公正。现代行政程序中的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一项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给予行政相对方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机关就有关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以保证行政决定的合法、合理的程序性法律制度。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救济法律制度,其主要内容无疑应属于行政程序法范畴,因此,我国《行政复议法》应尽快将行政听证这一重要的程序制度纳入其中。(2)设立复议监督机构。设立复议监督机构,即由特定的机构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复议决定确有错误,然后依法再次作出处理。西方发达国家在设立监督专员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可以借鉴首创于瑞典的申诉专员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人大监督专员制度,大胆尝试拓展对行政机关(含行政复议机关)的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3)确立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通过司法审查,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纠正违法的行政复议活动的主要途径。所谓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决定不应具有最终效力,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仍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司法机关对所争议的行政纠纷作出最终裁决。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应是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关系时所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我国法律中关于行政复议终局的规定,应当通过修改法律逐步取消。

上一篇:关于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研究 下一篇:关于当前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