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共部门职务消费改进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6 12:54:09

当前公共部门职务消费改进对策分析

摘 要: 分析公共部门中现行的职务消费制度和规范,并根据公共部门建设发展需要,指出了改革和完善公共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公共部门职务消费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关键词: 职务消费;消费支出;监督控制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13901

公共部门职务消费是指公共部门人员在履行公务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是各级组织的运行成本,通常包括接待费、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学习考察费、会议费等。公共部门职务消费长期以来都是公共部门经费支出的重点,它主要用于保障各级部门公务活动需要,确保各部门的正常运转,有效发挥机关部门的职能使命,它影响着公共部门整体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由于职务消费开支内容广泛、单位公务活动较多,同时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和其他一些成本性开支增多,使得职务消费支出金额也处于一个较高的额度,所以职务消费长期以来占据经费开支的重头。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化的不断需要,建立合理职务消费支出,健全职务消费制度与法制规范,对提高公共部门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公共部门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

1.1 消费支出范围模糊,公私界限不清

职务消费管理存在漏洞,在合理的“显性”职务消费的掩盖下,一些“隐形”职务消费问题有所凸显,同时为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寻找依据。公共部门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要的消费是合理的职务消费。但是有少数人员把职务消费变成问题的藏污纳垢之所,以职务消费为名,虚报冒领、行弄虚作假之实。例如有些单位在车辆维修费中虚报冒领现象屡见不鲜,公车私用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些单位和个人以“研讨交流”、“学习考察”的名义,巧妙地把公费旅游隐藏在公务活动之中,差旅费超标多等。只要是能与权利沾点边的个人消费,不管它合不合理,都用公款来“买单”,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私客公待等现象屡禁不绝,层出不穷。

1.2 消费结构与规模不合理

由于当前我国消费结构与规模不尽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有限资源的过度损耗。一些单位将很大一部分的职务消费纳入一般的工作项目进行支出,没有单独列项。同时,各个单位与部门的有些开支标准是自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长期以来,由于对职务消费计量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很难掌握职务消费的总规模,从而使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和保障效益大幅度降低。

1.3 消费标准模糊

客观来讲,对于公共部门职务消费标准来说大都没有严格规定,即便在有些消费项目上有界定,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我们就以接待费举例说明,很多单位,对接待的对象和接待的标准没有确切的规定,主要就是根据领导的个人意愿,接待的范围、标准、档次也是按照领导的想法去办,虽然有些单位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制度往往只对下级有约束作用,对上级来讲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作用。

1.4 监督控制难度较大

对职务消费监控,其实质是对权力、上级和领导的监督,而当前的职务消费在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上都缺乏力度。一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对规范职务消费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一个人为主的职务消费大多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但由于存在着虚开发票的现象,使得对实报实销进行有效监督的难度增大。三是没有专门的项目标准、核算科目与评价体系,财务部门无法从本单位的经费运行角度,对职务消费景象全程控制。四是外部监督主体相对于职务消费主体而言,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使纪检、审计等部门对职务消费进行专项监督的难度增大。

2 公共部门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思想和社会习俗的束缚

受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相互攀比导致公务车的购买档次和价格不断提高,公共部门人员没有正确理解作为公职人员应该履行的义务。

2.2 缺乏合理、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公共部门财务是公共权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机构,它凭借公共权力,花公家的钱办公家事。腐败就是利用公共权力直接或间接的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腐败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职务消费没有“规矩”,是公共权力支配财力“私有化”的结果。在职务消费问题中,预算约束缺失是制度的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管理模式:从预算开始,就从未在人头费和车辆费的预算上进行定额明晰和细化。由于预算规定标准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执行标准又不统一,导致领导在单位和各部门中开展工作时不计成本,无度消费。传统的预算只重投入,不注重产出,预算支出的用途与计划和活动结果没有联系,致使不计行政成本、不讲行政效率。各级部门在预算执行结果上公开透明不够,在预算制定科学合理性不够,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公平性,预算法规意识较弱。在实际管理中,未将公共部门职务消费开支预算单独编报。

2.3 内外监督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要严格执行职务消费制度必须要有完备的内、外部审计和监督。审计不严极易导致职务消费的失控。当前公共部门对职务消费的监督主要来自职务消费管理者,而监督者同时也是职务消费的受益者,基本无法起到独立监督的作用。同时,职务消费的监督不利导致透明度不高。透明度具有一定约束力,领导都怕出头,都争取自己的开销比别人的少。花销“少”可以树立领导的严谨和廉洁形象,进而在仕途发展道路上有很大的影响。而从我国的职务消费的情况来看,领导干部公车使用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公开的情况很少,人员对职务消费的支出方向和具体数字了解少,监督自然变得很困难。

3 规范公共部门职务消费的对策

3.1 加强思想教育

公共部门职务消费改革是对公共部门职务消费传统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它不仅仅是制度的改革,也是对人员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公务员职务消费的改革,主要对象是公务员群体,在这其中领导干部占主要部分,改革的推行者和组织者也是领导干部,对当前的利益格局进行再调整。当某种程度上改革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有些人难免会产生想法,会有抵触情绪。对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充分认识职务消费体制的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排除思想观念上的阻力,激发改革的动力。要一切从大局出发,支持改革,规范和执行改革的各项要求。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人员从思想观念进行更新,创造良好的改革舆论环境。治理职务消费,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牵引,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从思想上彻底根除铺张浪费的主观意图。统一思想了,职务消费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3.2 创建标准体系,实现职务消费标准化

推行职务消费标准化,要始终本着从实际目标出发,明确项目标准,确定保障原则,保留合理、适度的消费项目。根据职务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消费项目目录,将各类职务消费纳入统一职务消费动态项目库,建立起完整的科学项目标准。职务消费的总量及个项目的额度标准,要在全面摸底,精确核算的基础上,按适当的比例下调。既要防止消费的标准过低,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运转;又要防止消费指标的定额过高,部门没有能力负担。绝对不能够把职务消费视为是福利待遇,职级化,将同职同级“一刀切”。要以实际的消费为依据,与实际的绩效挂钩起来,打破传统的职级观念。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任务、工作量不同,同级别不同职务干部之间工作性质不同,核定经费的标准就必须有差异,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创新管理办法,提高用于职务消费的经费使用效益

在职务消费管理方面,可以采取总量包干和单项控制一起结合的消费方式。总量包干是根据历年的开支总量和当年权力部门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测情况,对已经确定的消费项目,确定本年度平均的消费量,实行“包干到人、超支自付、余额结转下年度、总量控制”的办法。

3.4 建立健全监督公示机制、强化监督控制

监督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公务员职务消费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导,是规范公共部门职务消费的重要工作之一。要依靠党委领导,纪检、财务、审计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效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广泛性的开展群众监督,把群众监督和专业监督相结合,拓宽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对搞铺张浪费、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将职务消费评价体系纳入公务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合理利用、有效节约资源的角度,对职务消费的经费筹措、支出、使用与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公示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把公共部门职务消费的主要具体情况进行公布,把职务消费由秘密变成公开的事实,以便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建立公示职务消费制度,实行“阳光下的消费”。定期对职务消费情况进行公示,及时听取有关部门的建议和意见,使职务消费变得公开化、透明化,能够更加有效的防范和遏制职务消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上一篇:静 第5期 下一篇:恋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