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研究

时间:2022-05-06 12:28:21

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个案探讨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时间划分规律,采用访谈法与逻辑归纳法,对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赛间期与休赛期周期训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职业网球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赛间期训练的时间与周期划分数量,运动员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训练过程。2)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运动员状态起伏,采用动态性的设计赛间训练计划;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证运动员健康的从事训练与比赛;将赛间期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训练与比赛的连贯性。3)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休赛期的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模拟比赛场景训练,使运动员适应客观影响因素。4)心理素质和运动智能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关键词: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特征;网球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79-06

Abstract:The research, by applying literature method, discusses the time division pattern of world top-tier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 case by case, and through interview and induction, studies on the features of training cycle for annual season and offseason tim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1) The length of match time intervals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determines the time and cycle divisions for trainings during the match season. The training procedure is arrang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multi-cycle training and module training pattern. 2) Training at match intervals, as the connection of two matches, plays a transitive role and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body state of player in a dynamic way; tactics, physical fitness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re coordinated during match intervals to ensure that players could engage in match with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treating match during intervals as part of training to realize the coherence between training and match. 3) Offseason is the best time period for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improve skills and tactics; training load during this period varies in a gradually increasing way; match simulation training can help players adopt o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4)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athletic intelligence is combined with skill, tactical

ATP赛季集中在全年的47周的时间,从1月初到11月结束,11个月中间在世界各个地区安排了177项级别不同的男子赛事,赛事与赛事之间为赛间期,11月底到来年1月初为休赛期。职业网球运动员在11个月间选择25个左右级别不等的赛事,通过参赛获得优异成绩,赚取积分,提高世界排名。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时间相互衔接,赛练交叉,赛事安排密集,训练分散,没有明显的训练期,呈现出“赛中有练、赛练结合”的职业网球项目特征。职业网球运动员将年度训练分为若干周期,训练过程贯穿于赛间期、休赛期,在每个周期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比例关系。科学的训练周期计划能够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调动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鉴于以上网球运动特点,本研究对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比赛间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为揭示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的共性与规律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网络、图书馆收集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重点访谈了国家队教练员、天津队与山东省队教练员。访谈内容围绕世界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与比赛周期划分、赛间期训练特征、休赛期训练特征展开。

1.2.3 逻辑归纳法

运用个案与访谈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周期特征的共性与规律。

2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参赛与训练周期划分规律

国际职业网球运动以年度为单元安排全年的赛事计划,运动员根据赛事时间、级别进行选赛、安排训练与比赛计划。

由表2可见,ATP职业网球177项赛事(包括大师1000赛9项、500赛11项、250赛40项、挑战赛116项)分布在全年的1月~11月之间,每个月份在不同地区举办2~3项赛事,比赛与训练相互交替,形成职业网球项目“赛中有练、练中有赛、以赛检训、赛练结合”的特征。职业网球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竞技水平选择不同的赛事,制定赛前的训练计划,达到提高参赛质量、获得比赛积分、提升世界排名的目的。

表3是世界排名第1的德约科维奇2015赛季参加比赛时间、赛间期训练与休赛期训练周数,共参加16项赛事中,15次闯入决赛,拿到11个冠军,包括澳网、温网、法网3个大满贯,迈阿密大师赛在内的6个ATP1000赛事以及伦敦年终总决赛冠军。全年总共有16个训练周期,15个1~3周短周期训练,1个6周的短周期训练。赛间期训练周数为1周的有7个,占46.7%,赛间期为2周的有2个,赛间期为3周的有2个,赛间期为4周的有1个,背靠背参赛的有3个。可见1~4周的赛间训练是德约科维奇进行休息调整、训练的集中时间。

表4是世界排名第15的法国运动员西蒙参加的21站赛事,从1月4日~11月8日结束赛季。西蒙2015年参赛成绩只获得马赛250公开赛冠军,其他赛事进入8强、16强较多。年度总共有20个多周期性的1~3周小周期训练,1个9周的休赛期训练。西蒙参赛数量多,比赛被淘汰后,提前准备下个赛事,赛间期训练周数控制在1~3周左右。赛间期训练周数为1周的是7个,占33.3%;2周的是12个,占57.1%;3周的是2个,占1.0%。西蒙参加巴黎大师赛失利后,于11月8日开始进入休赛期,为下赛季训练与比赛做准备。

由表2、表3可知,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大约有25周为比赛周,1~11月之间运动员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运动员在赛间期训练时间的多少与周期划分数量,赛间期训练时间可能是1个周,也可能是4个周不等。

3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的探讨

3.1 年度训练以多周期、板块训练周期为主

现代周期训练明显地表现出“两极化”,最大周期发展为多年周期与年度周期,最小周期发展为“单元训练周期”,周期越分越细。ATP职业网球赛事较多,赛事间隔时间短,职业球员一年的参赛数量通常不会超过30个,优秀选手控制在20个左右。职业网球赛事以周为单位安排全年的比赛时间, ATP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以四大满贯、ATP1000赛、ATP500赛的时间来划分周期,从年初1月到11月之间,赛间期的训练也都以周为单元进行计划,时间为1周、2周或3周等进行小周期训练调整。11月之后到来年的1月初,8周左右时间为休赛期,年末休赛期是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休息调整的最长时间。

传统训练周期已不适应现代网球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由此产生了“板块结构”训练周期。“板块训练”是指一年赛季中,把赛间期作为短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出现的训练与比赛问题,在3~4周时间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素质和能力加以训练。“板块结构”训练周期能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有针对地提高竞技水平的某个方面,年度每个训练板块能够通过体能、比赛、生理生化等指标集中检验训练效果,为运动员接下来的赛事和训练计划提供帮助。ATP职业网球运动遵循“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周期划分规律,高水平职业网球运动员一般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或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一年的训练过程。

3.2 赛间期训练特征

3.2.1 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ATP职业网球四大满贯、1000赛事以2周为单元,在2周内举办赛事,其他低级别赛事以1周为单元,在1周内完成赛事,同级别赛事、不同级别赛事可能会“背靠背”的举办比赛,也可能有1~2周的时间间隔。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需要奔波在世界各地,运动员在一项赛事结束后,会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个赛事,适应各种时差、天气、饮食、场地、语言、出席赞助商和组委会等活动。利用赛间期训练阶段,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总结上一赛事经验,根据下一赛事类型与抽签对手打法特点,制定短期的、有针对性的技战术、体能训练内容,既要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又要争取下个赛事运动成绩获得新的突破。

3.2.2 根据运动员状态的起伏,赛间训练设计要有动态性的变化

动态训练模式能够促使网球训练由单一化走向多元方向发展,这种训练模式要求在每周计划确定的前提下,根据队员的训练计划完成质量和效果,结合伤病、疲劳情况不断修正每天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的比例,训练计划中包括基本计划之外的补充内容,以便随时调整训练的整体结构。世界网球发达国家先进网球训练理念对计划的要求,强调针对性极强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安排,训练要有计划而不唯计划,注重根据训练对象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设计制定个性化计划。网球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突出训练计划的针对性与动态性,避免出现“即兴计划”“随意性计划”。

3.2.3 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持竞技水平状态

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灵活安排参赛数量,以赛代练,如果运动员比赛强度和运动量比较大,赛间期训练主要以康复和体能训练为主。如果比赛强度和运动量较小,赛间期训练以技战术、体能为主。多周期与板块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技战术训练、康复与体能训练协调搭配,保持运动员健康的身体从事训练与比赛。体能和康复要贯穿赛间训练始终,以适应多站次、多轮次的连续高强度比赛对选手身体能力的要求,同时有效避免伤病的发生。1~4周的板块训练能够集中解决技战术的小细节问题,参赛数量增多能够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同时重视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与细节的关系,抓住小环节,寻求大突破,逐渐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3.2.4 将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赛练的连贯性

比赛是检验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状况的一种规范方式,是综合评定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对抗表现形式。职业网球运动员把比赛要看做是训练的一部分,作为训练内容的延续,有时候高水平运动训练无法对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更强的刺激,必须通过比赛来促进运动员达到更高的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板块训练周期和比赛周期应作为一个整体,保持训练、比赛的连贯性,发挥训练与比赛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作用。

3.3 休赛期训练特征

ATP从2012年开始将休赛期延长至7周,休赛期能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并得以在两个赛季之间安排更多时间训练,来自ATP医疗服务委员会的分析,延长休赛期将帮助运动员从伤病中完全康复,并提升他们的体能、技战术等状况,为下赛季做准备,帮助运动员延长职业生涯寿命。

3.3.1 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

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根据年度参赛成绩的差别,决定年底休赛期时间的长短,运动成绩一般的休赛期时间较长,如表4西蒙冬季休赛期为9周;运动成绩较好的休赛期时间较短,如表3德约科维奇冬季休赛期为6周。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休赛期基本在8周左右,休赛期训练内容主要是针对本赛季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比赛中弱点技战术、体能、心理、智能等关键环节。运动员在训练前期2~3周以体能储备为核心,剩下的5~6周时间,训练内容要求有针对性的改进技战术弱点,加强优势技、战术的实施,全面加强运动员竞技水平,达到休赛期训练目的。例如2012年11月吴迪在法国网球俱乐部冬训,4周的休赛期训练重点以发球和体能为主。

3.3.2 休赛期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

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多少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与运动员的需求而定。根据网球项目运动训练特征(如图1),为期6周的休赛期训练中,第1、2、4、5周的运动负荷是不断加大的,第3、6周的运动负荷有所降低,呈现高低起伏的变化规律。这样能使运动员的机体得到更充分地恢复,从而全力投入到比赛中。如图2以加训练强度的训练计划中,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呈现出强度走高、负荷量降低的走势。最后1周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相应的增加,训练强度要接近比赛中的负荷强度。避免连续安排大负荷课次的训练,大、中、小负荷的训练课应有机结合,以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同时每天密切监控运动员机体恢复情况,边训练、边调控,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比赛的到来。

3.3.3 模拟比赛场景训练,适应赛事的影响因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网球运动员选择赛事之后,在安排赛前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即将面临的竞争对手打法类型,还要了解职业网球赛事客观影响因素。网球赛事每天只有比赛的开始时间,采用紧跟前场制,运动员要适应中午烈日、没有午休、晚上熬夜比赛等打破运动员常规训练时间模式的情况,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能够促使运动员更快的适应比赛场地、气候、观众等影响因素。例如,2014年温网锦织圭和拉奥尼奇创造了凌晨2点26分的赛事最晚完赛记录。穆雷承认体能与训练强度是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休赛期在美国迈阿密训练基地湿热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残酷体能训练,另外无法经常和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训练,导致训练与比赛的脱节,无法达到比赛中的强度。

3.4 心理素质、运动智能与技战术、体能训练协调发展,贯穿年度训练计划中

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并不是孤立的训练,一定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心智训练要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在技战术对抗中、在体能发挥的过程中、在训练接近比赛状态的临界下,运动员才能表现出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坚定、自信心不坚决的情况。在训练接近比赛状态的情况下,运动员要长期接受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的训练,只有在高水平的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才会受到良性的刺激,才能发挥出更加稳定的心理表现能力。不断强化运动员心智的培养,在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其战胜自我、战胜强大对手的信心和勇气,实现信心与竞技实力的同步提升。

4 小结

4.1 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运动员在赛间期训练的时间与周期划分数量。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遵循“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周期划分规律,高水平职业网球运动员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训练过程。

4.2 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运动员状态的起伏,动态性地设计赛间训练计划;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持竞技水平状态,保证运动员健康地从事训练与比赛;将赛间期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比赛、训练、比赛的连贯性。

4.3 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休赛期的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能够使运动员适应客观影响因素。[HJ2.3mm]

4.4 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并不是孤立的训练,一定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淑芬.优秀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8):70-75.

[2]王宏,李佳薇.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疲劳和运动成绩关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6):68-72.

[3]陈晓英.对训练周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再审视[J].体育学刊,2008,15(11):88-91.

[4]徐本力.对我国2008奥运选手奥运会赛前训练周期调控模式的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37-441.

[5]戴亏秀,杨栋.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网球上旋球发球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101-105.

[6]陈正,等.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3):103-107.

[7]蒋宏伟.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01-104.

[8]邰峰.对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年周期训练理论实施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生命教育成全生命精彩 下一篇:刍议压力管道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