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5-05 09:55:11

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调查与分析

[摘 要] 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是城乡学校不公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中小学师资低素质配置,导致农村学校的弱势地位。其师资的不均衡配置,除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外,有历史的人事制度原因,也有改革时新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等原因。要实现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学校公平发展,必须改革历史制度,制定公平和科学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师资;不均衡配置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2-0059-04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于2007年10月对定西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农村中小学师资配置问题进行分析,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著名的干旱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经济落后,教育发展困难多。该地区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具有典型意义,此问题的调查分析,对解决该类地区城乡师资不均衡配置问题,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调研方式

本调研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的安排和要求,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我们按定西市教育水平相对好、中、差的区别,对安定区、陇西县及漳县一区两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分别召开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学校领导座谈会。各区县座谈会参加学校包括高中学校2所,小学、初中各3所。座谈会上,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详细介绍了本区县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学校领导各自谈了本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还进行了交流讨论。二是对教师学习培训条件、场地、资源中心进行了现场查看。对其他四县(临洮县、通渭县、渭源县和岷县)采用问卷调查和书面材料汇总的形式。

二、师资队伍概况

定西市共有各级各类公立学校2 264所,其中高中54所,初中234所,小学1 976所,另有民办学校26所。公办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30 674人,其中专任教师28 602人。专任教师中,高中教师4 759人,学历合格率67.6%;初中教师9 151人,学历合格率92.9%;小学教师14 692人,学历合格率97.2%。另有代课教师3 130人。全市有中小学特级教师30人,省级骨干教师124人、市级骨干教师843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63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71人;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809人,本科以上学历6 350人。工作后参加学历补偿教育的教师达11 041人。

三、城乡师资比较

我国城乡学校师资普遍存在较大差距,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差距更大。这种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数量方面的,也有质量方面的。

1.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定西市农村小学现有教职工12 833人,基本编制数14 320人;农村高中现有教职工1 933人,基本编制数1 988人。农村学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教师少、学生多、课程多,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城镇学校大多超编,定西市城镇小学现有教职工2 364人,基本编制数2 126人,初中现有教职工1 953人,基本编制数1 685人,高中现有教职工3 396人,基本编制数3 108人,全部超编。同时,教师编制与教学需求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农村学龄人数逐年减少和农村小学布局分散、班额小、年级齐全、课程门类多的现实,按省定生师比配备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定西市农村地区还存在60人以下三年制小学教学点,按省定生师比1∶23配置,这些教学点最多只能配备3名教职工,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或一个教师代多门学科,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2.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低。定西市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9%,城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2%;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2%,城镇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5%;农村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56.5%,城镇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3.3%。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比城镇学校分别低2.3%、4.5%和16.8%。

3.农村学校专任教师职称低。定西市农村学校专任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农村小学副高职称教师有8人,中级职称4 239人,分别占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0.06%和34.0%,城镇小学副高职称教师8人,中级职称1 088人,分别占城镇小学专任教师的0.35%、46.6%,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低0.29%和12.6%;农村初中副高职称教师82人,中级职称1 708人,分别占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1.1%、23.5%,城镇初中副高职称教师120人,中级职称711人,分别占城镇初中专任教师的6.4%、40.9%,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低5.3%和17.4%;农村高中副高职称教师108人,中级职称507人,分别占农村高中专任教师的6.0%、28.0%,城镇高中副高职称教师483人,中级职称995人,分别占城镇高中专任教师的16.4%、33.7%,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低10.4%和5.7%。

4.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低。在我国逐渐淘汰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学历实质上向大专学历过渡甚至要求本科学历的形势下,还有大量中专(高中)学历教师在农村学校执教,这是包括定西市在内的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定西市农村小学有中专(高中)以下学历教师6 544人,占农村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2.7%,而高学历教师比例很小,本科学历仅占5.9%。城镇学校相反,中专(高中)以下学历教师547人,占23.9%,本科学历教师占15.5%。城镇小学高学历教师比农村高9.6%。

5.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差。定西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为,两头人数多,中间人数少。农村小学51岁以上教师2 750人,25岁以下教师2 69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2%和21.7%,城镇小学51岁以上教师247人,25岁以下教师16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8%和7.3%。51岁以上和25岁以下教师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高11.4%和14.4%。

6.农村学校专任教师结构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定西市教师组成结构比较复杂,有师范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其他中等学校毕业生、“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定西市现有“代课教师”3 130人,其中2 963人在农村学校,占94.7%。同样,职业学校毕业生、其他中等学校毕业生和“民转公”教师也主要分布在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师组成呈多样性,结构比较复杂。

7.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定西市特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省(市)级青年教学能手方面,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也有很大差别。如农村小学这类教师共有15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城镇小学2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5%;农村初中1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城镇初中1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农村高中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城镇高中4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9%。城镇学校分别比农村学校高10.3%、4.6%和10.9%。

四、城乡师资不均衡配置因素分析

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活环境相对恶劣。这是造成城乡地区教师不均衡配置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虽然有些客观因素我们一时无法解决,但用主观因素平衡客观因素造成的差别,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因此,分析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差距,提出对策建议,完全有可能,也显得十分必要。

1.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教师流动。城乡教师数量失衡,城镇剩余,农村短缺,没有形成促进城乡合理流动的教师管理人事制度,城乡学校专任教师过剩和短缺不能及时得到调剂,造成教师资源浪费。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定西市农村学校普遍编制有余,教师缺少,而城镇学校普遍超编,教师过剩。陇西县农村小学缺专任教师453人,城镇小学过剩120人;农村初中缺专任教师50人,城镇初中过剩专任教师164人。由于人事制度原因,调整或调动教师需要繁杂的人事手续和较长、较慢的过程,不利于教师发挥效用。

2.教师岗位移动制度顾此失彼。定西市实施教师岗位移动制度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此制度规定,凡是城、川区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其教师缺额一律实行公开选聘,通过公布缺额岗位、组织报名、公开听课、组织考察等环节,产生调动对象;与此同时,在城、川区任教而教学质量差、学生和家长意见较大的教师,将被异动岗位,调往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学校任教。临洮县连续两年实施教师公开选聘工作,在公开选聘工作中,一律通过公开听课进行选聘,对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直接调入城区学校任教。2006年公开选聘教师57人、岗位异动教师119人。其实该市实施的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和教师岗位移动制度极不利于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发展,该制度实质上是将优秀教师选拔到城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把较差的教师移动到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是人为地拉大农村和城区学校师资水平差距,不利于城乡学校师资公平配置,不利于教育和谐发展。

3.师资培训效果不佳。一是培训基地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大多撤并,目前的教师培训基地有的设在某一所学校,有的设在教育局,其实是一间教室加一套多媒体。二是没有稳定和适宜的高水平培训教师队伍。多数情况是在培训时临时聘请培训教师,基本都是大学教师,他们既不了解当地教育实际,也不了解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往往脱离实际。三是培训内容单一陈旧,没有针对性,不能适应教师的实际需求。由于培训都在假期,时间有限,大部分采用两三百人的多学科混合大课堂,培训内容每期基本一样,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登记,培训效果不佳。四是由于编制限制,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校无法为教师创造培训机会,提供培训时间。目前培训都在假期或双休日进行,影响教师正常生活。五是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困难,教师出外考察培训少,只能限制在市、县这个小圈子,观念、意识得不到有效改变和提高,多形式培训受到限制。

4.“民转公”等较低素质教师大多分布在农村学校。一是“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水平低。二是由于前几年的地方政策因素,将职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当教师,这些学生既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也没有教育教学技能,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5.新教师执教能力相对差。近年扩招后的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基础差,有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教育实习,执教能力差,而这些新招考的教师大都在农村。定西市农村小学25岁以下教师占21.7%,这些教师都是近几年招考的新教师。我们在和校长的座谈中,多数校长在评价近几年招考到本校的教师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扩招、专业知识基础差和执教能力差。

6.代课教师教学不安心。目前,全市有代课教师3 130人,基本上分布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这些教师每月工资只有125元,工资低、待遇差,远不如打工的经济收入高。他们之所以在低工资的情况下还留守学校,是想等待国家再次给他们“代转正”的机会,大多数心里矛盾,教学不安心。

五、建议

1.从政策上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高效利用教师资源。教师的归属和使用范围扩大到学区或区县,改变一个教师到一所学校后留、走需要调动的现状,随时解决学校间教师余缺问题和学科结构性矛盾问题,提高教师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像陇西县农村小学缺专任教师453人,城镇小学过剩120人这种教师资源浪费现象。同时按省定生师比,以区县为单位足额确定学校编制。区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学生数每年变化的现实,动态管理学校教师编制问题。

2.建立科学的教师岗位异动制度,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定西市实施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和城镇学校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其初衷是好的,目的是激励农村学校教师,如果不想到条件更艰苦的边远山区学校或要进入城镇学校教书,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结果是不公平的,造成城乡学校师资水平的更大差距。根据本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建立适合本地城乡学校师资配置的制度、方法或措施,是目前解决城乡学校师资不均衡配置的关键。西部贫困地区目前至少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实施三年一周期的教师轮教制度,某年龄段或某条件范围内教师,在条件相对好、中、差地区轮换教学,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决定到期可否移动;二是实施一定区域内的“农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县区内可以将全体教师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的津贴,拉大城乡学校教师收入分配,鼓励、激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地区任教。城乡师资配置制度和措施一要体现自愿,二要体现均衡。

3.进一步规范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途经,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的有效办法。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在形式上基本规范,但在成效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要建立规范的培训基地。近几年,各县教师进修学校被削弱或撤并,需要加强建设。二要组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培训教师队伍,提高培训质量。三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教师要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调查研究,将教师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变单一的古板式培训为多形式的活跃式培训,使教师乐于参与培训。四要设立培训管理机构,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专管师资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跟踪评估。建立健全科学而有特色的长效培训机制,逐步实现教师培训制度化。五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教师培训基金,保障培训经费,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经费问题,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变让培训为要培训,变分配指标为争取指标。六要建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对本校教师的帮扶制度,有帮扶、有考核,有任务、有目标,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的重要指标。七要建立教师自修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自修,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4.完善招考制度,注重招考教师的职业能力。由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大大超过教师职业岗位需求,近几年,各地都不同程度实施招考制度,但招考还是文化课或理论考试,很少甚至没有将教师职业能力作为考试内容,这些需要完善。招考制度必须具有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措施,而且要成为重要内容。

5.合理规划师范院校招生,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通过调查研究,省招生计划部门要按需计划招生数额,限制数量,提高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师资质量和水平。目前本科师范院校学生规模都在万人左右,专科学校也有四五千人。定西市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招考制度,近几年一半以上学生无法就业,造成就业压力。师范院校由于学生多、教师相对少,只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削弱对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连教育实习都取消,严重影响了师范生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行政措施,督促师范院校重视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开足开齐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禁止取消师范生教育实习等不科学做法。

6.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避免出现“后遗症”。目前,代课教师普遍学历层次低,教学能力差,影响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政府部门要长远规划,明确政策,对代课教师将来的前途要有明确的表示,以人为本,不能使他们在矛盾中等待甚至幻想,贻误他们发展的机会,同时影响学校教学。我们要吸取“民转公”教师长期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训,尽快尽早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避免再一次出现“后遗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加大教育内部改革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下一篇:中小学图书馆如何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