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

时间:2022-05-05 08:17:47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

摘 要: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喜欢识字、爱识字、主动识字,并逐渐形成识字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工作和任务。笔者将结合教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

关键词:语文识字能力;教师的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4-01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喜欢识字、爱识字、主动识字,并逐渐形成识字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工作和任务。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教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

一、让学生“乐”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可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主动性,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课堂上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表扬鼓励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老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让学生“会”学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儿歌、故事、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与生字联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1、儿歌识字。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一年级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教学生字“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出学过了类似的字,所以,可以编成一首儿歌:“山青青,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晴”者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横生。

2、故事识字。如在教学生字“声”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力士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形成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巴”的上面。她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他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指导,让学生掌握了巧记生字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启发识字。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就可以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各种方法来识字。例如在学“男”字时,学生说,“田”加“力”等于“男”,因为男孩子力气较大所以有个“力”。学习“园”字时,学生说,去公园要交一元门票,所以它里面是个“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识字,效果当然就好了。

三、让学生“勤”学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式潜移默化影响是低年级学生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再加上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要会用,不管这个字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能认识,当要表达意思需要用这个字时,也能准确地写出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勤”学,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学用结合。

1、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媒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识字。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碰到生字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复杂的字都认识了。

2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比如“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

3、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良法。”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创造多种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识字,激发识字积极性,提高识字能力,达到较好的识字效果。

上一篇:中学体育课中安全问题不容小视 下一篇:课堂提问要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