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呵护者

时间:2022-02-16 03:53:58

让教师成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呵护者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从教师“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举措,但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善于思考,越来越敢想敢说。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能力;善于思考;敢想敢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33-01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发现、创新”,要求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有质疑能力就尤为重要。

“学生学习中的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或同伴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既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也是学生会学习的具体体现。

一、要构建安全和谐的质疑氛围

由于种种原因——或是性格的因素,或是年龄增长心理发生变化,或是有心理障碍,或是缺乏兴趣和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越大越不大愿意主动发言和提问。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弄清原因区别对待,不能急于求成。一般来说,教师若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为人师的架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对待学生的提问,且对学生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其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就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提问,如“你有什么疑问吗”,“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你有什么要追问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课堂上能解决问题的人很不错,不过能提出问题的人更了不起”等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教师、向经典挑战,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独特的想法,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并体现自主性的平台。

二、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教师虽不是课堂的主体,但却是参与者、调度者、引领者,他对文本的理解应高于学生,学生提不出的问题,教师也应该能提出。所以,教师恰倒好处的提问是一种引导,能够带领学生走向文本的关键;是一个脚手架,能够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还是一盏明灯,一两个问题就能够点亮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茅塞顿开;又是一种示范,教师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这就是质疑发问。

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善于设疑。一个疑问设置的恰当与否,设置的疑问太简单或太难,都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教师摸清学生的水准,对教材进行精心的研究,选好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深入浅出,或直题曲问,或小题大做。有时可以再课堂上抛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对话”,产生思维的碰撞。有次在教《有的人》时,问学生“有的人”是指谁?一个学生发言是一个人——鲁迅和一种人的对比,马上有人说是两种人的对比……这时,适时地提出“谁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来反驳对方或支撑自己的观点”的要求是,学生就会兴味盎然。

课堂提问的选择和整合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激起师生思维碰撞的媒介,点燃课堂教学高潮的引线。“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不是好问题,它们令学生流于浅层次的应和,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思维含金量不高。如果为了气氛也只能偶一为之。一问就知的问题也不是好问题,提问需要一定的难度,这样才有思考的价值。提问的真正价值在精不在多,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提出“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追问下去,深究下去,则事半而功倍。宁可让学生沿着这一问节外生枝,也不要让学生一竿子到底。也许在磕磕碰碰中学生的思维摩擦碰撞就产生智慧的火花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

三、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关注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只有注重人文关怀,用心呵护和强化学生先天的问题意识,欣赏学生偶尔碰撞出的创新的火花,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自由的思想空间,使他们学会批判地阅读文本、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而具有自己的观点,有能力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于是问题意识才能加强,质疑能力方能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老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让学生质疑难问的机会和空间;发展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因为,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从何“疑”,怎样设“疑”,养成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呢?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思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力求引导各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的“空白”提出疑问,在提问前学生可以在课文中圈圈、点点、划划、写写。很快找到有困难,有意义的题目。有时一单元的课文中我会留1-2篇给学生自由“点菜”,根据他们点的“菜”我来做,发现学生特别兴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从教师“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举措,但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善于思考,越来越敢想敢说。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 下一篇:辛弃疾词的豪迈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