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故事多

时间:2022-05-05 02:23:36

李白故里故事多

“蜀中多才子”。四川江油,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他25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太白碑林,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场天宝山麓。这是为纪念李太白诞辰1300年修建的一大型文化景观,2004年举行落成典礼,来自全国的诗人文人齐聚这里,当时盛况仿佛还在眼前。

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已故佛教界领袖、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太白碑林”石碑。碑林是园林式的,林木间、大道旁,满目碑刻,有立着的,有躺着的,依山势而定,姿态各一;更有以山壁为碑的,横空出世,气势磅礴。最醒目的要数的龙飞凤舞了。对李白诗歌情有独钟,生前竟手书李诗十几首。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加上精雕细刻,可谓“三绝”,足够你慢慢观赏,细细品味。我特别注意到,经过四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碑林基本完好。可谓不朽的艺术,传世的珍宝!

碑林和李白的故居相距不远。穿过一片茂林,走过弯弯山道,来到陇西院。这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院的正上方是“陇风堂”,祭祀的地方。左右两边为厢房。从左边厢房进去,有天井,左右两边分别为李白兄妹和父母的卧室。李白除了卧室外还有一间书房。从整个格局看,老李家算是阔绰的,李白青少年生活优越,算得上富家子弟。李白自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祖籍陇西,迁移江油。陇西院原来有两块宋碑,其中一块是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上边记载:“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彰明县,今属江油。两古碑太重要了,是李白故居的铁证,已移到李白纪念馆妥为保存。元符二年(1099年),县令杨天惠在《彰明逸事》中记载:“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清廉乡,即清莲乡。李白号青莲居士,因在家乡学道习剑。

陇西院周围山清水秀,地灵当出人杰。传说李白为太白金星下凡,投胎李家,又“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天才神童一个。不过,小孩毕竟是小孩,难免贪玩。一天,小家伙玩到天宝山下一条小溪边,见一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大铁棒,十分好奇,问磨它干什么呀?老婆婆说,磨针呢!啊?这怎么可能呢?老婆就告诉他,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小家伙歪头一想,受到启发,从此发奋读书。他在附近的小匡山上苦读十年,“倒笔写天,气贯斗牛;举杯邀月,诗惊鬼神”。老婆婆也不是凡人,那是观世音变的。史实也罢,传说也好,天分加勤奋,成就了李太白。李白自幼好诗善赋、学道习剑,在故乡留下了三十多处遗迹遗址。

陇西院的正门进去有影壁一座。陪同的江油同志介绍说,汶川地震,影壁震塌了,天津女作家赵玫来见后,伤心痛哭不已。我们就安慰她,放心吧,一定会很快修复的。有人也许纳闷,地震死了几万人,倒了多少楼,相比一道山墙来,悲伤何至如此。殊不知作家眼里,神圣的文学殿堂坍塌了是多么可悲。江油人没有失诺,如今影壁已完好,看不出一点损坏的痕迹。

陇西院向东约一里到太白祠,宋代就已经有了。向北约一里便是粉竹楼。楼前碑文:“粉竹楼者,李青莲先生为其妹月圆所筑也。自唐迄明,崇祀不绝。”李月圆的墓也在附近。也许是兄妹情深,李白诗中月亮占据了重要位置。

“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刻在陇西院山门上的这副对联,别有深意。

少出蜀,死当涂。李白25岁仗剑出川,游遍了天下名山大河,写下了成千上万的诗篇,成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最后客死他乡。但故乡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不但早就建了他的衣冠墓——“唐翰林学士李太白之墓”,还修了他的纪念馆。

老远就看到现代大诗人郭沫若题写的“李白纪念馆”匾额。进门迎面又是邓小平题写的“李白故里”大屏风。邓小平、郭沫若都是李白的四川老乡,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位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响当当的。

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年筹建的,位于江油市区美丽的昌明河畔,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和“青莲故居”、“大匡山”、“读书台”、“窦圌山”等二十余处李白遗迹组成“李白故里”。纪念馆园林格局,仿唐风格,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等等一一参观后,你会发现这里珍藏的五千余件文物已是价值连城。光是仇英、祝枝山、杨慎、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就近千幅,还有李白书法的真迹,宋碑等等。有人提议,请专家估估价。陪同的原江油市委书记左代富连连摆手,说不必了,一估价就有价了,还让人惦记着。我也说,故宫都被盗了,得有防范意识。

让我眼睛一亮的是李白纪念馆里新添了一处景观——杜甫堂。据介绍,这是河南人的创新。“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支援灾区,河南负责援建修复李白纪念馆,他们就为杜甫添了这座堂。难道仅仅因为杜甫是河南人吗?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与李白同为唐诗的两座高峰。他们相识于洛阳,相别于山东,有长达两年经常在一起唱吟的经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想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忆李白,“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好一个惺惺相惜!其实,李杜二人有许多不同处。李白大杜甫11岁,相见时李白40有余,两入长安,有“翰林”、“谪仙”名头,早已名闻天下。而杜甫30出头,名不见经传,进取无门,困顿潦倒,当时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诗风也不同,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性格更是有别,一个风流倜傥,“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老成持重,“语不惊人死不休”。再说,两个牛人在一起,一山难容二虎。自古文人相轻,何况又是两个顶级人物?“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让这两位大诗人相亲相惜呢?不用说,李白一眼就看出杜甫的才华、潜质,喜之,惜之;而杜甫则感觉与李白相见恨晚,对他敬之,爱之,二人遂结为朋友加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游”,成就诗坛一段佳话。看来,他们不但有诗品,更有人品。

问题是杜甫来过江油吗?李白早年出蜀,杜甫晚年入蜀,且定居成都浣花溪畔,至今还有杜甫草堂在。杜甫因送朋友去剑阁到过绵阳,在这一带生活来往转游两年有余。绵阳因李、杜都来过,清代就建有李杜祠。绵阳离江油只有三四十公里,杜甫到没到过匡山、青莲场呢?暂无考据。但“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杜甫确实是知道匡山就在眼前的……

李杜文章精神在,千年万古永不灭。纪念堂的后边是一条奔流的昌明河,白浪翻滚,滔滔有声,流向涪江、嘉陵江,汇入长江,奔向大海……

上一篇:最后一颗柿子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