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时间:2022-05-05 11:27:35

新时期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摘 要】分析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应提高学生自身认识,注重礼仪教育,突出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以教代管的新方法,寻求学生自我管理的新途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关键词】新时期 中职学生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21-02

中职学生一般在15~18岁之间,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和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心理,若教育和引导不当,这些不良心理将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毕业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中职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本文就新时期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自身认识

很多中职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总觉得与普通高中的同学相比,自己在中职学校学习没有前途,因而自暴自弃、混日子、谈恋爱、打架生事等,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成长。这些都是中职学生没有看清社会发展趋势和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价值而导致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15%。而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技工占15%。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越来越制约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教育列为同等地位。中职学生应该看到,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之后,最终都必须走向社会,面对社会的挑选。而现代社会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的各种层次的技术人才。各级学校的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和技能的多种层次的人才,高等院校也不例外。因此,中职学生应全面了解社会对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认识到中级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而无须妄自菲薄。

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许多产品很快更新换代,生产资源的配备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变化而极快地改变,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改变。现在需要人的岗位,过一段时间后或许就会因超负而下岗,而一些新的领域又开始需要新的人才。为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今后人们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术技能,要做到这点,就只有不断地参加职业培训。在发达国家,许多人一生都经历过几次职业培训和学习(也包括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现象逐渐减少,职业教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中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市场的需要,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职学生还应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看到自身的长处。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早一步接受职业技术的培训,提前掌握一门职业技术,练就一项生存技能,并经过了实习的检验。因此,中职学生必须从一进校就要自觉地培养自己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视野,丰富社会经验,培养自己一专多能的本领,使自己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中职学生在人生竞技的舞台上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中职学生应正确地认识国情,看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地认识职业教育和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发扬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克服自己的短处,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的人才,将来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注重礼仪教育,突出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一)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中职学生中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家庭的溺爱,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礼貌、礼节上有所欠缺,表现在“衣着不整”、“不遵守公共秩序”、“出口脏话、流话”、“不尊敬老师、父母及长辈”等,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无法与家长交流。由此,学校应在德育工作中强化礼仪教育,开设礼仪课程,对学生进行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等常规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和学校教育开展评选“文明学生”、“文明班集体”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以诚待人、以礼待人。在懂得尊重别人的同时获得自尊,在礼敬别人的同时获得自信,在遵守学校、家庭、社会礼仪规范的同时获得自觉,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突出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活动是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然而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职业观:有人视职业为谋生的手段,有人视职业为自我兴趣的延伸,有人视职业为人类的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在对中职学生的创业教育中,要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引导学生理解职业意义、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可以通过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深化学生对职业意义的理解,并在学生中倡导: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不只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应该对社会作出贡献;也不只是获得兴趣的满足,而是使个人理想得到实现。每个人的职业可以不同,而作为理想的生命个体、价值、尊严、精神是同等的。要使学生懂得,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达到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的特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因此,中职德育工作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德育紧密结合。除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外,还应开设不同专业的相应的职业道德课程,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成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人才。

三、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探索以教代管的新方法

堵就是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形成严格的约束机制。在建立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从引导学生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入手,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达到学生管理的目标。疏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一)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既要按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在思想工作中,要挖掘学生心理反常,导之以行。耐心教育,使之认识根源、逐步改正。切忌一刀地以罚代管,动辄当众检查或公开处理等简单的教育方法。只有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才能发展学生个性,才能达到学生管理的目的。

(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疏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探索以教代管的新方法。一是在课程设计上,可考虑把单一的常设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学习课三类。以必修课为基础、为中心,着重培养整体素质,按常规进行;选修课和课外学习课为辅助,重在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二是教学活动上,教师根据学生个体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多种课外辅导教学代替日常管理。三是更新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刺激学生神经系统,使之保持旺盛的精力,克服上课情绪低落,开小差等现象,从而减少课堂上教师单纯强调纪律的环节,达到以教代管的目的。四是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以教代管的目的。

四、采取扬优抑劣的方法,寻求学生自我管理的新途径

扬优就是在工作中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创造每一种可使学生显示自身才华的机会;抑劣就是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的不足之处得到改正。

要通过各种形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去“扬优”、去“抑劣”,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一是在全校开展文明新风、争做文明班集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班集体―学校―国家的利益关系。二是组织以自学为主的课外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音乐、文学、摄影、电脑等),加强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三是鼓励学生相互竞争,可开展争当辅导老师活动,使学优生在“教”中提高、后进生在“学”中找出差距,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四是培养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形成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违纪现象自然减少了,管理效果也提高了。五是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将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军训活动、厂校见习、街校共建文明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六是在班集体中开展“自我认识、自我纠错、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六”自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自律机制,使学生由他律逐步内化为自律。

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是良好道德素质的前提,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础。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信息,然后对症下药。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群体性和个别性的区别,群体性心理问题可采用主题班会、参观、讨论、游戏等方法来解决,个别性心理问题可采用访谈本人和家长、观察、作文、测试等方法来解决。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增进彼此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品扮演、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了解青春期卫生知识。并且大胆地把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通过分析、对比、引导,让学生明是非、辨真假,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通过军训、见习活动、实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锻炼等活动,使学生在困难中品尝艰苦和失败的滋味。从而达到磨炼意志、锤炼思想,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邢志美,刘利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Z1)

[3]张开暗.浅论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J]行知研究,2005(4)

【作者简介】周 辉(1968- ),男,湖南永州人,柳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柳江县职教中心)招生就业办主任,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责编 刘 影)

上一篇: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设计 下一篇:利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