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2-07-31 10:46:24

利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探索

【摘 要】以《空间直线》为例,具体讲解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空间直线 思维导图 小组合作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35-02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在教育教学中却很少得到应用。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协助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若将思维导图用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中,将有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思维习惯,能够教会学生学会整合数学知识结构,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识别,增强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进了思维导图,教会学生做思维导图,并用于教学和学习中是可行的。

下面以《空间直线》为例,进行具体讲解。

1.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完善本节的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的图文并茂效果,加深印象,使学习更有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达到共同进步的“双赢”效果。

依据这三个目标,本节课采取了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按照“小组学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各组发言人点评本组导图――教师总结提升”的教学流程,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使学生经历体验、反思、应用建构、巩固创新等基本的思维活动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任务

(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8开纸,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空间直线》知识回顾的思维导图,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成员认真完成。要求制图过程中注重知识结构的整理和完善,以及此知识点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自己做一回老师,每个小组出一道与此内容相关的题)(15分钟)。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对本组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情况进行汇报,点评本小组的思维导图,尤其突出制作过程的想法、导图的亮点,每个小组2分钟,允许本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也允许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的任务则是积极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各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对比,并点评学生的导图以及学生的表现,注重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比平时做得好的同学。

3.课后任务

(1)科代表将各组的思维导图张贴出来,允许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交流。然后由各组的小组长收集其他同学对本组的思维导图的修改意见,再整理上交。

(2)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回老师,让每个小组出一道与此内容相关的题。若小组出的题经过老师或同学评价是好题的,可以用于作业或年级的测试题中。要求所出的题目必须是小组每位成员都会做,而且能把握好其中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

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好,发挥了小组的力量,讨论过程比较热烈,声量控制很好。但由于空间直线的内容较多,15分钟要画完思维导图,难度有点大,只有几个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到了展示阶段,前几个小组由于还没画完,他们的发言人是拿着草稿去展示台展示并讲解的,后面几个组的展示让所有听课老师眼前一亮,数学的知识总结做得那么漂亮,尤其是第八组的中心图,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空间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得到了老师的好评。

第八组,组名“活力动灵”,他们这一张思维导图,正是教师评价最高的一张,中心图恰如其分的体现了空间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而且这个图在立体几何中是最常见的。用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下图是第八小组的思维导图(组名叫活力动灵)。

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去,每个小组都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对作品展示与发言,改变数学学习的枯燥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言人在同学面前镇定自若,有条理地陈述本组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和亮点,时不时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这阵阵掌声中得到升华。

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对比,并点评、总结和交流,找出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漏,提升学生对知识梳理的能力,形成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习惯。通过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付出进行肯定,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讨论协商,充实自己,拓展思路,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学习习惯。但是课外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更多的配合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思维导图是学生在这同一阶段的数学的内在思维的体现,通过制作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使大脑清楚地“认识自我”,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情趣,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责编 卢建龙)

上一篇:新时期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