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05 07:50:36

试谈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知识的掌握同时又依赖于能力的提高。未来社会的瞬息万变的特征决定了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已不再是对个别尖子生的要求,而成为每一个未来人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而且自学能力的提高,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培养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一方面帮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现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自学离不开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自学的核心问题。

(一)目前中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尽管素质教育已经讲了好长时间了.而且也确实从上到下都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不可否认,在整个考试制度没有彻底改革之前,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许多数学课变成了习题课,数学教材成了学生手中的习题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课本,学生不会看书、死做题、做死题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曾经调查了学生数学学习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发现词汇理解能力是构成数学学习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少学生由于词汇理解能力低,不仅直接影响了对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更影响了对抽象概括的数学语言的理解.造成了学习的困难。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看书的欲望,再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寻找阅读问题,归纳整理阅读要点,交流阅读体会。完成阅读任务。

1.应把初一数学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上。教师要给学生讲清读书自学的重要性,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看书,必要时领读重要字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1)粗读。课前把要学的内容全文通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下堂课要上什么,不忙于思考和解答具体问题。了解哪些是新内容,对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出来,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2)细读。具体细致地逐句阅读,弄清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难懂的地方反复多思多想,并与旧知识联系,在这基础上进行识记,从而体会到知识的内在联系。(3)精读。做到“咬文嚼字”,弄清概念、定理、公式的组成及来龙去脉。注意教材内容的严谨性和精练性,以及例题解法的格式和规范,搞好类比和联想,看到例题对照法则,看到法则对照例题。

2.“读”要分清情况。现提出下列四点要求:(1)读概念要“三会”,即会判断,会举例,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在字里行间找学问。关键的字词下面标上记号,会用正确的语言叙述。(2)读定理、法则时能分清条件和结论,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智力的抽象程度,掌握定理法则在各方面的应用。(3)读例题时,先不要看解答,自己先试解答,再与书上的解答比较。若自己错了,就画出错误的地方,找出错误原因。若自己解对了,要看看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哪种方法好,再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若是一组相关的例题则进行比较,从中领悟解题的规律。(4)读每章的小结时,要求学生归纳本章的要点,有哪些重要概念、定理、公式,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是“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看书过程。

3.弄清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把每课后面的练习对照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及例题简单的做在书上,较复杂的做在本子上,不会的做上记号。

4.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深化的要求。就是说在学生学完一章一节后.引导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学得更深更广,更灵活。指导学生读数学读物,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等等。

二、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是有密切关系的。有些学生往往是上课听老师讲授.课后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没有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对于他们来说只起到“习题集”的作用,这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由于各种原因的干扰,听课的效果不可能完美无缺,另一方面还由于思维的定势,往往不可能全面透彻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新概念、新定理和新方法.为了排除这些因素,可在初一新生中就提出学习数学要“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动笔。怎样做好“三先三后”呢?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方法.归纳成七句话:课前预习心中有数:带着问题专心听讲;弄清概念才做习题;解题方法力求简便;作业做错自行订正。持之以恒,永不间断,学习成绩必然上升。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也与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恩格斯曾经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仔细分析数学教材每章前的“序言”,深感编者的匠心独到之处,运用得当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的教育,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二)搞好衔接,唤起兴趣。“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整体,中小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有着各自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但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找准“衔接点”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之能主动地学习。

总之,能力与知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知识的更好掌握,知识水平的提高又会增强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的,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数学括动的顺利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继续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新河县新河中学)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