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5-05 02:08:51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研究

摘 要:文章利用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平衡面板数据,经验检验了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居民消M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居民消费水平越低,而城镇人口老龄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老龄化趋势不能有力地解释为何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如此低下,风俗、文化等因素却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对外开放和人均收入都与居民消费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经济转型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实际利率则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居民消费 静态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24-02

一、引言

人口背景方面;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进步以及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年轻型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严峻。各年龄层人口增长速度方面,2005―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加424.42万人,占全年总人口增加量的48.9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2.98%,比总人口年均增长高出约2.44个百分点。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来看,我国老龄化出现了未富先老、规模大、速度快、赡养负担重和二元结构明显的现象。根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速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会超过4亿,其中7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1000万以上,人口老龄化系数高达35%。

经济背景方面,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过低,同时增长速度也非常慢。我国保持10%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近10年。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非常不合理,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居民消费一直比较低迷,消费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速度放缓、结构转型、动力转型的复杂转型发展过程。我们需要迫切分析出我国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的原因,因此,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消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勒夫(Leff,1969){1}利用74个国家的跨国横截面数据,建立LEFF模型,研究了人口抚养比和储蓄率的关系。勒夫通过研究得出: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以及储蓄率,三者是负相关的,在社会中提高老年抚养比重和少儿抚养比重会增加居民消费。但是勒夫的研究方法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理念不同,因此,勒夫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各国的特定国情,实证分析存在非常大的缺陷。汪伟(2010){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1989―2006年间经济增长、人口老龄的关系及其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汪伟的研究得出经济增长有助于国内储蓄水平的提升,但人口老龄化对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王宇鹏(2011){3}利用最优消费函数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运用了2001―2008年各省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被解释变量是平均消费倾向,同时以实际利率、本期价格、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等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平均消费倾向影响效果不明显;老年抚养比与预期价格会促进平均消费倾向发展;实际支配收入、本期价格、利率会抑制平均消费倾向的提升。李仲生(2004){3}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会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发展。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家庭用品支出的消费会增加,但中国消费水平却没有增长反而逐渐降低。刘源(2013){5}利用1982―2012年30年的数据,在实证分析中使用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老年抚养比等变量作为统计变量,通过检验得出各变量之间具有长期且稳定的协整关系。刘源同时又运用回归分析得出人均消费支出会促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同时消费价格指数也会上升,利率和老年抚养比重的增长会抑制人均消费的增长。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不仅会抑制居民消费,而且还可能促进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搞清楚这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经验分析

为了验证人口老龄化与我国消费的关系,本文拟采用中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平衡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所选指标如下:

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率(cr)。描述我国消费状况的变量有很多,国内通用的做法是利用居民消费率来表示,本文也不例外。其具体由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计算得到。

主要解释变量:老年人口抚养比(edr)。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某一社会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采用百分数来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计算公式为:edr=(P65+/P15-64)*100%,其中P65+为65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P15-64为15至64岁人口数。

城镇老年人口抚养比(uedr)。包含各地区市和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redr)。只涉及乡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控制变量:对外开放(open),计算时先对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汇率均价进行换算,然后与国内生产总值相除;人均实际GDP的对数(lnpgdp),人均实际GDP一般表示国内人均收入状况,取对数是保证不影响数据本质的情况下,让其变得线性化;经济转型(tran),由城镇非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比例表示;实际利率(r),由按时间加权的一年期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得到,如表1。

由表1可知,各变量不存在异常值,可以放心地进行模型估计。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估计结果如表2。

模型1是居民消费率关于所有控制变量的不考虑个体效应的OLS回归,模型2是加入了个体效应后的OLS分析,烧叨员瓤梢苑⑾值髡后的R方提升了36.6%(0.88-0.514),说明诸如风俗、文化、制度等不可测量因素解释了居民消费变动的36.6%,是影响居民消费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人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倡导勤俭节约,这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多储蓄、少消费。模型3是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表示人口老龄化的老年抚养比变量,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无疑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压力,进而导致各个家庭缩减消费开支,加大储蓄或投资力度。为了充分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内在作用机制,我们还可以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分解为城镇人口老龄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并分别引入模型,即模型4和模型5,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城镇老年人口抚养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不显著,表明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促退机理中,城镇人口老龄化是主要缘由。不过无论是模型3,还是模型4,他们相比于模型2的调整后R方只提升了0.4%,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变动的解释力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甚至不能算作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

另外,因为模型1没有考虑个体效应,之中所有控制变量的统计推断不可避免存在误差,所以本文以模型2至模型5的结果为准。对外开放与居民消费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实了就目前而言,三驾马车中出口与消费格局失衡,未来应着手寻找两者之间合适的比例关系,共同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人均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往往偏低,消费欲望较弱,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模型中人均收入与居民消费的负相关关系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经济转型在5%的水平上与居民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结合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投资和出口比重过大、内需疲软等现状,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通过经济转型,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实际利率的作用与预期有所差别,模型表明其对居民消费并无显著影响。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模型,对人口老龄化与我国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其中城镇人口老龄化是主要原因,农村人口老龄化没有影响;(2)不管是人口老龄化,还是城镇人口老龄化,他们对居民消费的解释力度有限,属次要原因,相反,风俗、文化等因素才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3)对外开放和人均收入的提升都不利于我国消费水平增长,经济转型能促进居民消费扩张,实际利率则对我国居民消费无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人口老龄化增加对我国来说具有双重作用,利用的好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没利用好则会抑制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政府应该大力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群体的社会安全感,让老年人人群敢于去消费,从而促使我国消费结构转型,最终使我国的消费得到跳跃式的进步。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发适合老年人用品,提高老年人专用品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一方面,引导企业多生产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高质量产品,比如假牙、拐杖、助听器、老年专用手机等等,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养老院。另一方面,提高老年人使用品的多样性。比如,企业在生产老年人食品时应该考虑到老年人体质的特殊性,注重食品搭配和食品营养,降低老年人食品中的脂肪含量等等。服装方面,老年人服装应使用舒适健康的优选面料(质量高对皮肤无伤害),多生产暖色系与颜色鲜艳的衣服来适用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打破老年人服装的常规,积极生产流行款式衣服,在舒适、美观的同时展现老年人的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

第二,全面提升我国老年人家政的服务质量,增强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增加导致社会“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同时,子女照料老人的能力和精力的有限,使全社会对老人家政服务的需求增大。但是,目前我国家政市场的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也没有得到出台,导致我国老年家政服务市场上,老年人服务项目不够不全,价格变化也非常大;同时,我国老年人家政服务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政府应该大力规范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通过相关制度和规定来完善我国的家政管理体系,促使家政服务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专业素质等),最终使得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注释:

{1}Horioka, C.Y. and Wan, J.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A Dynamic Pane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ata [J]. NBER Working Papers, 2006(7): 12-23.

{2}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09,9(1):29-52.

{3}王宇鹏.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1(1):64-112.

{4}李仲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J].人民日报,2004.

{5}刘源,刘壮.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126-127..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作者简介:魏蔡勇(199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若佳)

上一篇:现阶段我国绿色税制构建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受众的社会思潮传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