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5-04 06:46:41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新课标鲜明地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新时期的新课标,应该与时俱进,培养时代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64-01

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这句话给了我们语文老师很多的启迪。就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所创新,首先自己的思维必须是创新的思维,其次自己的教学理念必须是创新的理念。也即是说,语文教师要有创新实施的能力,如果教师只照搬教材、教参,而不联系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就高中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时创造性地处理信息并提炼出内部隐含信息的能力,包括语言的创造性感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活泼的绪言课揭开高中语文教学的序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很有效的。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应借助教学导入的契机,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巧设导入,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巧妙地设计,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

1.1故事导入法

以故事的形式导人课文,比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故事、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等。因为所导入的都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因而能唤醒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并通过这些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被这些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却又活生生的人物的事迹所吸引,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1.2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好的音乐能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的思绪在优美的旋律中驰骋,并产生许多不可思议的想象。如在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新闻事实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要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准备好、设计好新课的设疑,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

2设置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的设置疑问,通过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设疑启发的著名例子。来自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和中国的贵宾,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欢聚一堂,贵宾们纷纷利用本国的酒,炫耀本国文化。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沁人心脾,俄罗斯人拿出伏特加,醇厚绵长,中国人拿出茅台,举座皆惊,德国人拿出威士忌,丰润柔滑。这时,惟美国人两手空空。但是,他不慌不忙地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它代表着美国的文化精神。”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问题,如从这个例子中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其中的“鸡尾酒文化”蕴藏了哪些哲理?然后请学生们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思考,再组织学生们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的思维会得到不通程度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注重实践活动,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精心打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充满生机与创意的课堂。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会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文学的魅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提出的一些共同性问题,确定几个中心论题,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相互启发,明辨正误优劣,提高认识,并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按他们的方式去自由讨论、自由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也可在课余组织一场辩论赛,同样的先确定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让学生们自己下去查找资料。如,在教授《阿Q正传》时,教师就可以确定“阿Q精神的好与坏”这一矛盾,鼓励学生放大思维,充分想象,寻找答案,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更辨证的、更全面的,学生的创新思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防止在议论中出现绝对、偏激的倾向,从而达到说理的思辨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导他们自主的表达见解,参加讨论要有自强意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只要努力创设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上好每一节课,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地创新教法,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洁.高中语文教学创新之路.法制与社会,2009.

[2]王玉兰.让语文课堂点燃学生创新思维之火.

上一篇:适应性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教育背景下的体育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