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第3期

时间:2022-05-04 06:31:15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积累”就是通过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只有读中有写,以写促读,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了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而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的因素太少,学生没能通过习作认真感悟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没有及时地吸收内化。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植根文本土壤,创设恰当的写作情境,在文本有价值处进行读写结合,学生将会厚积而薄发,其思维的敏捷性、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强化训练,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将会有大幅度提高。下面我以自己所教过的语文教材为例,浅谈自己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挖掘语言示范性,在句子的典型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的课文都是经过小语专家们反复推敲、精心筛选的,无论是其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直接的引领、导向作用,特别是有些课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可直接用来规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仿写训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抓住生活中的一系列细节来描写时间的来去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也来抒发自己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学生洋洋洒洒,很快落笔成文。有学生写到“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过去;沉思时,便从紧锁的眉间过去”,有的写到“绘画的时候,日子从画板里过去;跳绳的时候,日子从笑声里里过去;旅游时,便从驰骋的列车前过去。”……这些语言优美的小练笔,正是依托于文本语言,学生有感而发,而教师不失时机地安排仿写练习,恰到好处地给他们提供了情感宣泄的空间,习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拓宽想象空间,在文本“空白”点读写结合

教材中的课文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文章的叙述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这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而这一个个所谓的“空白点”,指的是文章中含着却没有直接写出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给予方法的指导,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盗取火种,不惜触犯天规,因此受尽了折磨。课文重点描述了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如何?作者并设有详加描述,这就是文本的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阅读课上,当我指导学生读到普罗米修斯历经千辛万苦盗取了火种以后,便顺势引导:“人类得到火种后会有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让学生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引导学生抓住人类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描写人类的欢喜与激动,及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普罗米修斯这一壮举都带给人类的幸福,同时渗透了写法,进行了一次有效地练笔训练!再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班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教学至尾声时,我还顺势问到:“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怎样对我说呢?”让学生去推其发展,展望结果,发现新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精心设计文本“空白”内容,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想象丰富了,语言锻炼了,可谓一石三鸟,一举多得!

三、彰显细节雕琢能力,在文本“概括”点读写结合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美的能力。阅读教学时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美。我们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地方,可抓住这一“概括”点指导学生进行写具体的训练。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写出了德国美丽景色。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景色的美丽,当学生对文中所描写的景色有一定的感悟时,我适时的引导学生:“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我们来写一写。”为了规范学生的语言,我设计了几个句式让学生填空!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

听到了_____;

闻到了_____。

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进一步体会到了德国美丽。于是,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了课堂练笔,在不经意间,学生学会了如何把概括性的句子写具体的能力。

其实,写作因素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语文教师如能找准两者的契合点,在教学中把两者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不但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克服习作的畏难情绪,把“大作”分化为多次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简析初中英语句子中的常用常见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