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促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2-05-04 04:45:53

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促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一 城区招生情况及分析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城区学生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与之相应的各种竞赛、特长培训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家长乐此不疲,学生苦不堪言。小学毕业生挤破头皮要进名校,不少初中毕业生更是非省示范性高中不读,不少家长甚至不惜重金也要“拉关系、走后门”挤进名校,那些实在挤不进的,也要想方设法挤进县区的省示范性高中,或远走他乡寄读。而城区中其他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几乎难以招到基础稍好一点的学生,最终只得大量招收那些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有的学校还得提前花钱购买一些线下学生,否则就会完不成招生任务。

“择校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有:(1)学生和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十分强烈。(2)优质教育资源数量相当有限,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极大地“刺激”着“择校热”,而“择校热”又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要想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唯一的办法就是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就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初中、高中学校。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所有的公办初中、高中学校都办好,提高办学质量,使全城区内的所有学校尽可能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全城区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的教育布局。

那么,如何全面提高这么多学校的办学质量、实现全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呢?本人愚见,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二 “办学联合体”模式简介和异地成功经验

1.“联合体”及借用

“联合体”本是计算机编程用的C语言中的结构名称,结构特点是内含多个元素。后来“联合体”这一名词被广泛借用,如逐渐出现了“企业联合体”、“医疗联合体”等。

2.“办学联合体”的出现

教育界出现“联合体”首先是在高校,中国最早的高校联合体是1994年8月上海西南片14所高校成立的“上海西南片高校联合体”,随后,1999年北京海淀区学院路13所高校成立“教学共同体”,2001年北京中关村周边12所高校组成了“中关村高校联合体”,2005年4月10所农特类职业院校达成共识,正式发起成立“中国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而后各种类型的高校联合体层出不穷。基础教育阶段最先出现的“办学联合体”是2003年湖北省成立的“湖北省示范性高中9+4联合体”。随后,2007年由上海市向明中学、向明初级中学、清华中学、向明世博中学、三好中学组织成立了“向明教育联合体”。上述的“办学联合体”均是自发自愿组织成立的,带有民间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强制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为加强合作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指定27所学校组建首批“办学联合体”,新疆乌鲁木齐市沙区为改变学校发展极不均衡的现状强力打造“办学联合体”。2011年甘肃的兰州市、2012年河北的晋州市和广东的茂名市、2013年福建的泉州市等相继在全范围内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其中,上海浦东新区推行的“办学联合体”模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了解,该区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均已基本消除了所谓的薄弱学校。《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27日第四版报道:广东茂名“片区办学联合体”促进了中小学有效衔接,也足见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 “办学联合体”的组建

基础教育阶段的“办学联合体”的组建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同学段的学校组成的“办学联合体”和异学段的学校组成的“办学联合体”。

根据城区教育失衡的现状,建议取异学段的学校组成“办学联合体”的形式。就是将全市区所有局直初、高中学校搭配组建成若干个“办学联合体”。即由一所高中学校领衔,将两所以上初中学校,也可以加入一所薄弱的高中学校共同组成一个办学整体,强弱结合,以强补弱、促弱,责任一体,同奖同罚,在领衔学校带领下进行校际间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实现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每个联合体3年或6年为一个周期,期满后可重新捆绑组合,实现优质学校多次辐射。“办学联合体”各成员学校保留独立法人资格,名称不变,独立财务管理,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但必须成立“联合体”管理领导小组,领衔学校校长为组长,其他成员学校校长为副组长,共同管理“联合体”。成员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可实行统一配备或定期交流,并通过送教、跨校兼课、集体备课(同学段学校)、共同承担课题、统一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创设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办学联合体”内各成员学校通过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确定,促进各成员学校打破原有的界限和隔阂,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办学联合体”内各成员学校也要重视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防止机械照搬、“千校一面”,实现个性发展。

四 推行“办学联合体”的益处

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许多难题将会迎刃而解。(1)“办学联合体”内部,通过高学段学校的带动及与优秀同学段学校的交流,薄弱的初中学校将很快发展,从而缩小与同类学校的差距,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办学联合体”内部,由于既有领衔学校的引领,又有低学段学校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低学段学校(初中学校)提供大量的优质生源,高学段学校(高中学校)将步入良性循环,薄弱的普通高中学校将得到飞速发展,真正实现改良普通高中薄弱学校的目的。(3)“办学联合体”内部,由于“荣辱与共”,低学段学校(初中学校)的毕业生普、职分流的指标必定到校到班到人,班主任将失去“卖”学生的机会,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买卖生源的陋习。(4)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一二个周期后,一大批学校的质量、声誉将全面提升,全市区教育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可能会产生几所能与现有优质学校相抗衡的学校。择校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困难。这就是优质均衡的教育所要求的结果。

五 推行“办学联合体”的阻力

1.来自优质学校的阻力

如果推行“办学联合体”,教育行政部门就不能再替省示范性高中在各初级中学定保送指标、推荐指标了,也不允许为了优秀初中毕业生跑到兄弟联合体成员学校去签约,优质学校只能靠自身挖潜,在“办学联合体”内部挖潜,以求更大的发展。

2.来自非领衔学校的阻力

“办学联合体”内部的非领衔学校的领导干部,尤其是校长必须具有足够的大局意识和虚怀若谷的胸心,才有可能带领其团队真正融入到“联合体”中去,才有可能与其他成员学校共同发展。

阻力可能还有很多,但只要下定决心,其实也算不了阻力!

总之,均衡教育、公平教育是时代、社会的需要,亦是老百姓的呼声与诉求,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不能不有所思、有所行。引进和推行“办学联合体”模式只是措施之一,但值得认真探索!

上一篇:诵读经典益处多 下一篇:词汇衔接理论对维吾尔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