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04 11:31:49

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校有这样的两位教师,他们同是一所师范院校数学系毕业,暂且把这两位老师分别叫做A师、B师。A师善于钻研数学,性格内向,师生关系一般。他思维逻辑性强,工作也一丝不苟,上课板书工整,数学语言表达准确、清楚,从不啰嗦,拿我们同事的话来说:“他上课没有一句废话”。而B师性格开朗,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上课富有激情,善于鼓动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像讲故事一样,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面前很有召唤力。虽然他上课板书较为零乱,上课有时也会扯得过远,数学语言的表达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小小的差错。但经过几年的观察,A师的教学成绩总比B师较为逊色,这就是情感所起的作用。

情感,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痛、爱慕等等。在数学教育教学中,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如何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的,培养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数学中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很值得数学教师思考的。

数学是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课程。据笔者观察,在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总分,其次就是自己的数学成绩。数学成绩好,学生往往信心百倍,数学考差了往往垂头丧气,情形沮丧。有关研究资料也表明,数学学科成绩的好坏是最能影响学生自信心的。美国有一著名数学教育家说,由于学数学,一些学生从很年少时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人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数学教育在毁灭年轻的一代。虽然他说得严重了一些,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形。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力,树立起人生信心,而不是打击其信心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舞,唤醒与激励。”我认为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数学老师积极的情感,如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经常性的激励和肯定,使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比讽刺、挖苦打击学生使学生有挫折感,学生更能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后师生的交流,特别是在一次测评后师生的交流,老师的鼓励、宽慰更会引起学生反思。本人曾在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每次大考后有针对性地找数学较薄弱的学生对话交流,与学生共同分析思想上、方法上的原因,并对试卷上做得好的题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学生“你能行”,做得一般的题以“这样做也许会更好”,让学生倍感亲切,要使学生感觉到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是学习态度和思维的品质。我们知道,鼓励会产生期望效应,树立了信心,数学成绩也有了提高。

渴望“赞扬”是人类的基本情感需要,没有赞扬,就不会有太高的要求,而有了赞扬,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尽力而为。从而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当学生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时,就会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无不伴随着情感活动”。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过程也与教师的情感作用密不可分。有研究人员曾在一所中学作过一次《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调查》在“你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中回答“来自教师的影响”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2.8%。考虑到调查时的干扰因素,这个数字仍可以说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老师的影响关系很大。这也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由于教师的情感作用,能把看似枯燥、刻板、乏味的数学,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准确地揣摩学生内心世界,情感轨迹,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老师负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使命,而创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感到老师有亲切感,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素,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他所教的课就会产生兴趣,对其教学也会更易于接受。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就地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保证学习数学时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反之,如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则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因人废事,讨厌这门课。在这点上,我们应努力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德要求来做,使教学既充满激情,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此时教师给予有效的情感支持,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减缓,甚至消除学生的焦虑紧张心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示范,教练和咨询,根据学生现有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创造各种条件,设计思维情境,而不是人为地设置难题,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从听课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去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找学生谈话,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疾苦,常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心声,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这都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情感关怀,能从多方面减缓学生学习的压力,有重于消除学习的紧张心理。我们常听到学生说:“某某老师一脸的严肃,我一看到他就感到紧张”。这也说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有距离也会产生紧张心理。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各种类型的数学题做起来得心应手,可一到期中、期末大考时,数学成绩却并不理想,这令许多人迷惑不解。通过了解,知道有些学生一进考场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色发白,脑子里不知该想什么,只觉得乱糟糟的一团,拿到试卷,本来容易做的数学题目也做不出来,随着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思维更是一片混乱,心情极度紧张,然而越着急,脑子越不听使唤,回忆和思维都不能正常进行,其考试成绩就可想而知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看得太重,有些甚至在考前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在考试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要细致,结果反而考不出应有的成绩,而有些学生是缺乏自信心,考试时总是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充分,怕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绩,而这种心理与急切渴望成功的心理相冲突,于是产生紧张的情绪。为了预防和缓解学生考试时的这种焦虑紧张心理,这时教师在考前的情感的作用就尤其突出了。关爱每位考生,特别是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的同学,多做心理疏导工作,多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向他们介绍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和教师自己临考时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老师关爱的目光下,抱着“平常心”去参加考试,是可以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当然,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用远不止这些。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总结,以充分利用这种作用,来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上一篇: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 下一篇:播洒微笑 成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