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准城镇化步伐的节奏

时间:2022-05-04 07:20:10

踏准城镇化步伐的节奏

最近一段时间,“城镇化”一词被决策层、专家、媒体频频提及,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

据说,城镇化将拉动基础设施投资40万亿,相当于2012年GDP的80%。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下,“城镇化”似乎成了一剂良药,被视为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经济界人士认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这对连锁商业来说,无疑是利好的。

近年来,由于一线城市市场饱和、竞争加剧、成本上升,连锁企业已把目光转向二三线甚至四线市场,这与政府推进“城镇化”是极其契合的。

可是,尽管“城镇化”描画了一幅美好的图景,但城镇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非一蹴而就,连锁企业一定要踏准城镇化的节奏,稳步推进,不可冒进。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于大拆大建、上项目、建新城的城镇发展套路,仍然以“造城”、拉大城市框架作为城镇化的方向。

此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耗资50多亿元建设的新城康巴什,由于工业区没有工业,住宅区人烟稀少,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鬼城”。

事实上,在城镇化发展之路上存在着更多“鬼城”危机。从造房到造城,作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终极产物”,“鬼城”危机正在三四线城市蔓延。最近曝光的十堰、延安、兰州等地削山造城,已现“鬼城”魅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质疑的还有松江新城、京津新城、常州、营口等众多大大小小的“新城”。

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规模的扩张,其结果就是人气冷清、商业凋敝。二三线城市在经济总量、城市发展水平、内在和外来消费客群等方面的先天性不足,并没有因为城市的规模扩大而得到更多的改善,大量的农村人口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

而商业是需要人气的。人口的城镇化或者说人口的消费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土地规模的城镇化,这已经让很多城市的商业出现了泡沫.

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撰文表明观点:只讲“城”不讲“市”,就抽掉了城镇化的精髓。依靠没有“市”的“城”维持经济增长,那是将城镇神化,造一个美好却无法实现的城镇神话而已。

从数据来看,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基数是巨大的,但由于人口基数更大,实际消费层次提高的幅度是有限的也是缓慢的。认识到这一点,连锁企业渠道下沉,就不能简单地从这个增长中考虑自身扩张的定位,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自身的扩张步伐始终落地。

我们并不怀疑“城镇化”对于经济促进的影响,但城镇化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相对的配套不可能像造城一样迅速;我们也不完全赞成许小年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然发展理论,有政府的推进,“城镇化”进程会给连锁商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城镇化”进程的节奏,不冒进,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来规划我们的商业未来。

上一篇:浅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下一篇: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完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