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探析

时间:2022-05-04 02:14:29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探析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小学学科,是顺应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而开展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的研究与学习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课在开展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地开展。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性

引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互助,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首先,要钻研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教师才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二、转变观念,提高重视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可以随便被占用或者被耽误,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学生上课可以自由活动。这就让学生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是自由活动课,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如此,课堂的有效性肯定不能保证。因此要创建高效的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其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当作必修课,而不是所谓副科,在课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从低年级就要注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才能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教师要在循序渐进中教学。学生要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中,不要贪多,每节课只布置2—3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要有板有眼的完成,有的老师上课前10分钟把新内容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练,我想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一定要“站在学生旁边”来讲授知识,如果你是学生,你是一位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对你今天讲的内容。你能接受了吗?有的老师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觉得很简单。假如现在有一个新的软件丢在你的面前。现在让你完成一项任务,你会吗?你能在很短的时问内完成吗?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站在学生的旁边来讲授知识点。一堂课只要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在教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讲得知识点不可太深,内容不可太多,如果有的知识点真的很深,那你必须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设置任务。另外,我们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实际上,“温故而知新”也属于循序渐进法。我们每一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过去的好多年,我一直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满堂灌有二种情况。一是教师整堂课的灌,教师只顾讲,一节课讲35分钟,只有10分钟操作,甚至更少;另外一种情况,学生“高矮”不分。所有的学生汲取一样的“营养”,最后弄得一部分学生“营养不良”。另一部分是“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会有突破的,而且也会大大削弱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引导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引人施教法,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多层次教学,对那些掌握慢的学生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五、及时评价,激励学生

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能力,弥补不足,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我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这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课堂的评价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为佳。

六、师生和谐,共同进步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良好的心理情境中获得共同的积极发展。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善于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需要,善于让学生谈自己的苦恼、忧虑和渴望,并逐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拥有高度的认同,并且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真正用心投入信息技术学科学习。

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教师应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敏,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当代教育论坛,2008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

[3]陈天宇,兴趣教学法初探 [J] ,科海故事博览,2009

上一篇:浅谈对培养幼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歌曲“南泥湾”浅析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