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03 06:05:32

幼师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要:为适应幼师课程改革的发展,幼师体育教学应根据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不断创新,探索幼师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师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幼师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幼师; 体育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44-00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学前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可见,幼儿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社会各界更是对幼师学生职业能力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幼师体育教学既不同于高中体育教学,也不同于其他中职体育教学,而应根据幼师生的职业特点,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幼师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从而提高幼师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幼师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幼师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教师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立足幼师学生职业特点,创新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幼师体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幼师体育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健身运动和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掌握运动技能,使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发展,更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最实用、最贴近幼儿的体育知识技能,使课程内容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发幼师专业校本教材,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需全面了解幼师生将来发展需求以及从事幼儿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大力研发校本资源,完善幼师体育课程体系,编排切合实际的有效教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将体育舞蹈、体育游戏、形体练习、健美操、韵律操、艺术体操等纳入教学课程,让学生可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1.体操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开展的早操或集体户外活动都将体操作为重要的项目,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创编适应幼儿身心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的体操。为此,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徒手操、轻器械操的特点和编操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际运用的机会,以使幼师学生能够根据编操的原则、用途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断编出动作简单、易于模仿,而又有新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2.体育游戏是学前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未来幼儿园工作职业训练的需要

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幼师生将来组织幼儿体育游戏的能力。教师应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各样的游戏,从熟悉游戏的玩法到学会改编熟悉的游戏,再到创编新的游戏,并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教师组织游戏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为学生将来组织各类幼儿体育游戏打下基础。幼师生要熟练掌握组织游戏的方法和创编游戏的基本技能,并在游戏实践中体会童趣的快乐。

3.幼师体育教学还应加强学生对幼儿体育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幼儿体育教学通过在体育课、早操、户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实现。而教学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管理是否成功。一堂完整的体育课通常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复习、检查和评定。教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体育课堂组织管理的全过程,理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掌握课堂的结构设计,提高学生开展体育工作的能力,成功地担任起幼儿体育教学的工作。

三、优化幼师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师应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场地因素、较深的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游戏和体操,并由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促进学生掌握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幼师女生多,根据她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单一的练习方法会使她们的高级神经活动陷入抑制状态,机体易产生疲劳,因此教法多样新颖是提高学生兴趣,减少身心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创新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教学考核评价具有导向性意义与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基本技术、技能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在考核评价内容中增加创新能力(如:自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或学生擅长项目的某些创新)考核,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能够更主动地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和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熟练地掌握一些体育健身方法,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而且,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重视自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在生理、心理、体能、意志品德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促进教师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种教学环境中,以正确的示范、启发性的讲解、合理的组织、创造性教学,身教言教地启发学生在“求准,求精”基础上,注重“求异革新”,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锻炼。

总之,创新幼师生体育教学能力,是职业的需要。创新有效的幼师体育教学模式,必须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的教学中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并逐步加强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幼儿体育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王占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社,2008

[3]杨大惠.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J].改革与探索,2008 [4]谭蕾.幼师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5

上一篇:“文字是思想底痕迹” 下一篇:青春期孩子不必太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