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弱生上进”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03 03:32:30

小组合作学习中“弱生上进”的问题与对策

十指都各有长短,所以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然分材教学的主要价值之一就是“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可为什么在自然分材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这种现象却反而加剧了呢?其中必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查探到了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优生话语霸权,弱生置身事外。

小组学习讨论时,不难发现,都是学科组长、小组内爱发言的学生在主导着整个活动过程,他们讨论得积极、投入而热烈,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出声的学生还是照样保持沉默,胆小的就更没机会了。如:个别学生不太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总习惯沉浸于自我思考、自我解决;还有个别学生无所事事,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之外,等待其它同学或老师的答案;或者个别学生会尽可能偷懒,去做别的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如此种种情况,导致了有些学生长时间的缺乏参与,这不仅弱化了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滋生了他们的惰性,而且还挫伤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

原因二:优生能力提升,弱生坐等依赖。

在课堂教学小组活动的互帮环节中,讲解的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理解的同时,也是在深化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部分讲解同学在“帮”这个环节中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对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这个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优生陪读”的现象,也有效地利用了优生这部分课堂资源。然而优生得到发展、提升的同时,却使弱生产生了依赖心理,面对问题自己不主动去学习,去思考,总等着别人的答案,或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停滞不前,总想等着别人来教。例如有一个大龄同学宗,学习习惯、学习成绩都比较糟糕,是班上的学习老大难,可他脑子并不笨。于是,老师就专门派了班上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宁来帮助他。宁做事相当认真负责,一有时间就去帮助宗。可一段时间下来,宗在课堂上一遇到做当堂练习时,就在磨蹭时间,而一到了下课,就把作业拿到了宁的面前,推说不会做,要宁教他做。对此现象,老师进一步跟踪观察,发现他其实连最简单的题目都不自己做了,全部依赖宁教他做。显然这样的互帮是没有效果的,只会弱化了弱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滋长了他们的惰性,造成他们的依赖心理。

原因三:评价欠缺合理,激励作用平平。

为了让自然分材教学更有效,学校推行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绩效评价”方案,该方案的评价与个人的操行分奖罚联系。但由于在交流的时候总是由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全组发言,答对就小组加分,且每人加分,虽说中心发言人是凝聚了全组人的统一观点,可由于中心发言人的发言直接关系到小组加分情况,所以每小组推荐的中心发言人都是小组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相对而言,弱生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同时弱生考虑到自身情况,怕影响小组得分,也没有自信去发言。如此久而久之,课堂中又是优生独领,而对弱生而言,事不关己,置之事外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同时,互帮效果如何,没有得到及时检验。此外,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起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评分时采用“齐步走”的方法肯定是不尽合理的,对弱生来说缺乏激励性。

对策一:小组成员人人有职,各司其职。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摒弃原先组内成员自由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实施个体负责制,要求小组成员做到人人有职,各负其责。如,互相检查学习情况,提问者和回答者角色互换;再如,可以为小组成员确定角色和责任,给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一些说话的任务,比如负责回答问题;给爱说话的学生一些只需听的任务,比如记录员;这样可以防止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使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会快乐。

对策二:组内结对帮扶,定期考核评比。

小组互帮采用“组内结对帮扶,定期考核评比”的制度。能者为师,把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学生和尚未掌握的学生结成稳定的“对子”,签定帮扶合约。优生在帮扶弱生时,不可将答案直接告之弱生或直接替弱生书写,而是教给弱生方法与思考过程,帮助弱生真正弄懂理解为止;而弱生在接受帮扶后,解题,如果答案或方法正确或已掌握,则加1分,如果弱生在全班交流时能勇敢地站起来交流,则可以加3分,小组也可以加1分。

结对一阶段后,对每一帮扶对子进行考核评比,评出“最佳师徒”,给予奖励,同时对于帮扶效果不明显,甚至倒退现象的帮扶对子,写小结反思,并更换师者,让其他优生竞争上岗。

对策三:完善评价标准,增强激励功能。

依然实行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实行“一荣俱荣”的评价策略。但完善评价标准,将课堂评价分为学习进度,组员参与度,学习专注度,回答问题准确度、组长组织情况等进行多维度评价,摒弃原有的由小组推选的中心发言人发言,而改为由老师根据课堂观察,随机指定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来代表整个小组回答,并且如果小组成员中其他成员能回答出,而该代表不会,则对整个小组进行扣分。这样既可以促使组内所有成员都参与讨论、交流,使每一个成员都能比较认真地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还可以提高互帮的效率。此外注重对弱生进行激励。按能力成绩高低每组分为1至6号,鼓励成绩落后学生回答问题,如当小组代表发言时,1、2号回答问题正确小组加1分,而5、6回答问题正确小组则加3至6分(视题目的价值性而定)。以此来促进优生帮弱生,增强弱生自信心,促使化弱生上进,优生更优。

此外,加强对优生进行一定的培训,对其积极性给肯定表扬。并定期组织优生进行总结,交流彼此间成功的经验,开展互相学习活动。

经过一阶段的实践,弱生在课堂上变精神了,在小组活动中变积极了,交流时也开始大胆地站起来发言了,上文所述的宗同学在近期的单元测试中也取得了79分的“高分”。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善待弱生”不仅是给予弱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而且要赋予弱生责任、职责,调动弱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弱生上进”的教育目标。

上一篇:体育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应自觉渗透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