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卫星产业一同成长

时间:2022-05-03 02:42:32

与中国卫星产业一同成长

在我们的杂志当中,经常会给大家带来关于各国发射卫星的最新消息。仔细观看的读者,在其中不难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以卫星为主的无线通信商,在卫星通信技术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一个凉爽的夏日,卫视传媒的记者来到了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驻北京代表处,市场部经理李庆安先生接待了我们,并针对当前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进行了介绍和讲解。不仅让我们对休斯网络系统公司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对于当前的卫星通信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下面是对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采访实录,与大家共享。

休斯公司的历史

在1932年,霍华德•休斯先生在美国创建了休斯飞行器公司,旗下包括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和休斯直升机公司,是美国主要的一家防务和航天公司。在1963年,霍华德.休斯先生创建了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以制造卫星为主,其中包括了通讯、导航、遥测、军用等领域。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还制造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卫星。截至2000年,世界上40%的人造卫星是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的产品。

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的知名产品包括1963年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1966年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1966年发射的探索者一号月球登陆舱、1978年的先锋号金星探测器、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等。

通讯卫星与生活关联最紧密

李庆安先生在介绍休斯公司的历史时,着重介绍了通讯卫星,这也是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个领域。之前我们谈到通讯卫星,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铱星、海事电话之类。其实通讯卫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只不过都是“默默的进行”。譬如中国几千万股民每天看到的沪深两市的系统数据传输都在用休斯的产品,如果用地面网络进行这一工作的话,不仅成本颇高,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解决。

除此之外,通讯卫星还可以做广播电视和双向通讯,这恐怕是卫视传媒很关心的话题。利用通讯卫星可以进行电视节目的传输,当然也包括体育迷们最喜欢的卫星直播,直播业务这一块也是由休斯公司带头做的。现在大家经常谈到的付费电视节目,它身后的加密模式也是休斯最早做的。

卫星发射背后的故事

卫星发射是非常复杂,也是成本非常高的一件事情。首先在发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一颗卫星的星体研制成本大概就要1.5亿美元左右,另外一部分费用是火箭方面的,这个大概有0.6-0.8亿,另外还要加上3至4千万美元的保险费。

保险费主要是针对变轨过程,这个过程最容易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单个保险公司都不太敢接这种保单,需要联合多家保险公司来进行。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高额的保费也会让他们难以承受。当然,这个保险的过程截止到变轨过程结束后就完成了,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秒钟都是很关键的。李先生也提到,曾经有个别情况下,个别的公司在发射某颗卫星的时候没有支付保险费,这一方面说明其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比较认可,同时也说明了保险费用的高昂。

如果卫星能够发射成功的话,后续能否正常工作可是没有人来保险的,完全要看制造方的实力。像通讯卫星,它的发射都是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处,围绕地球转动,不可能今天在一个位置,明天又到一个位置。否则我们家里的卫星接收天线今天调好了方位,明天又要变动位置,后天索性找不到卫星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这就和卫星的位置固定有着重大的关系。一般而言,地面要将卫星四个方向的精度控制在0.05°范围内,如果超过了,卫星会以自备的燃料作为动力,进行方位的校正。卫星上还有太阳能电池阵,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光照期为整星提供电能,其中供电阵为星上负载直接供电,充电阵为蓄电池组充电。在阴影区,蓄电池组再将储存的电能输出为星上负载供电。太阳能电池阵是整个卫星的动力来源。我们经常说的“卫星在轨寿命”,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卫星的燃料和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时间。刚才谈到了卫星发射的成本,如果分摊到每一年上的话,也有几千万美元。所以说,如果能多使用一年,卫星的拥有者可以从租用者手里多得到一年的费用,这是卫星的拥有者非常愿意看到的。

在卫星的寿命方面,休斯具备一定经验。1999年发射的亚洲3S卫星当初预计的在轨寿命是15年,已经发射了11年,实际寿命可能会在16年至35年之间。亚洲二号和亚洲四号卫星也是休斯制造的,前者的预计寿命为13年,实际是15年;后者的预期寿命为15年,实际为17年。

休斯与中国卫星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卫星行业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也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但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并没有太多的功能。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带来了两个卫星站,通过它向美国传递信息。在1984年,我国发射了一颗具备实际使用意义的卫星。在1987年,卫星开始作用于通讯行业和电视行业,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和上星工作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的,自1990年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在国内发射成功后,我国的卫星行业开始迅速发展。

可以说,从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后的十年,也就是上世纪的整个90年代,是中国卫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那段时间,休斯公司也奠定了国内卫星市场的垄断地位。21世纪的前十年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在这十年中,相对于地面网络的发展而言,卫星产业落了下风。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的卫星产业却是发展非常好。这和发展方向有关系。美国是先进行单向后发展双向,我国则是由各部委在发展初期提出了很多有关双向通讯的需求,因此我国的卫星通讯行业是从双向开始向单向发展。

脚踏实地展望未来

在谈到休斯自身的发展时,李先生表示:自2002年后,地面网络开始大幅度的进行扩张。这是影响卫星通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卫星通讯的发展趋势来看,卫星与地网的关系只能是一个补充/备份的关系,休斯公司对自身的定位也由原来的设备供应商逐渐转变为运营商。现在休斯公司正与联通、电信积极合作,将卫星网络融入到地面网络当中,像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就采取了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游客在里面游玩时手机信号的强度。这也是休斯“天地一体”的运营理念:以地面+卫星网络相结合,让用户在其中得到正常的服务。

但是从2004年开始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对我国的卫星事业是一个促进。2008年的地震灾害也让电信运营商的看法有所改变,各部委在卫星通讯方面的需求也得以复苏。所以说,我们再以十年为期限进行划分的话,我国卫星行业的发展将在今后的十年中加快速度,现在已经能看到来自远方的曙光了。

在谈及中国卫星产业的未来时,李先生表示目前国内的卫星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卫星的质量、设备、性价比等方面。但最可喜的是有人开始从低端、的一些产品入手做出了一些效果。但是真正想要有所突破的话,还是要在未来争取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当中,这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做的。

另外,目前卫星的技术发展、安全等方面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在未来很可能是Ka的天下,它的带宽是最好的武器,当然成本也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一篇:3D!2010FIFA世界杯 下一篇:XSL-007 USB (CA+CI)电脑用卫星电视魔术盒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