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时间:2022-05-03 06:56:38

外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摘要】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常见问题之一,是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疼痛可使患者情绪焦虑、恐惧,有意识地改变,限制咳嗽、深呼吸及早期活动,易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肺不张、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故解决术后疼痛问题意义甚大。影响疼痛的因素很多,其中手术的大小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有无伴随症状和患者的行为表现,对疼痛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评估。术后疼痛的护理,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病室的布置要安静整洁、优美温馨。在护患交流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稳重端庄,操作熟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转移注意力也是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使用药物止痛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张预防性用药,例如硬膜外镇痛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效果满意,使用方法简便,深受患者欢迎;再就是按三级止痛的方法应用止痛剂。在术后疼痛护理中,护士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辅以药物止痛等治疗方法,可以将疼痛减小到最低程度,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提高护理质量,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 疼痛; 手术; 护理

疼痛是个体对有害刺激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痛觉(painper-ception)和疼痛的反应(pain reaction)。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它受人的性别、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等的影响,表现为痛苦和焦虑。疼痛反应是指对有害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表现为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出汗、骨骼肌收缩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笔者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6月180例手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2010年6月180例手术后疼痛患者,其中乳腺癌48例,食管贲门癌28例,直肠癌30例,肺癌34例,腭咽成形+舌骨悬吊术40例。

2 影响疼痛的因素

2.1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人对疼痛的感受、耐受力和表达都有所不同。在推崇勇敢和忍耐精神的文化氛围中,人更善于耐受疼痛,并尽量避免报怨,避免引起别人的同情。在社会文化中,如、生殖器等引起的疼痛被认为是“令人难堪”或“难以启齿”的,人们一般不愿意表达[2]。

2.2 以往的经历 过去曾经反复经受疼痛折磨的人会对疼痛产生恐惧心理,当再次面临疼痛时,对疼痛的敏感性会增强,可出现呕吐、虚脱等身心反应。他人的疼痛经历也对人有一定作用。例如,同一病室的人在术后疼痛十分严重,还未进行手术的患者会预感自己术后也会如此,从而使其对术后疼痛的反应增强。

2.3 情绪因素 情绪状况会改变个人对疼痛的反应、恐惧、焦虑、悲伤、失望或不耐烦,往往能加剧疼痛的程度。而疼痛感加重的结果又使情绪恶化,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反之,愉快、兴奋、有信心时疼痛感会减轻。

2.4 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的气质、性格可影响其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性格外向、开朗、稳定的人,疼痛阈较高,耐受性较强。性格内向、抑郁、胆小、较神经质的人则对疼痛较不耐受。疼痛的体验与神经质强度相关,神经质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疼痛体验;痛疼的行为则与内外向强度相关,外向性格的患者易产生疼痛行为,如服用镇痛药等。

3 外科常用疼痛评估方法

采用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正确评估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理的镇痛处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消除负性心理因素,评估手术后3 d内患者疼痛程度,采用临床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口述分级评分法(VRS)[3]进行评价。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睡眠);2级:中度疼痛(适当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3级: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止痛剂);4级:剧烈疼痛(影响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5级: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有其他症状)。

4 对疼痛的估计

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疼痛时,包括自己的评估与患者疼痛体验的评估两个方面,疼痛感受可分为3期,即疼痛期待期、痛觉感知期与痛后感受期。研究表明,在疼痛期待期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减轻痛觉的感知程度,痛后感受期则与人的情感反应有关,如与恐惧、害怕联系在一起[4]。

5 疼痛的伴随症状

5.1 生理性症状 严重疼痛:恶心、呕吐、心慌、头昏、四肢逆冷、冷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慢性疼痛:失眠、便秘、食欲不振。顽固性疼痛: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形成痛性残疾。

5.2 心理变化 顽固性及恶性疼痛常伴有忧郁恐惧、焦躁不安、易怒、绝望。

6 护理措施

疼痛是机体损伤的一种警告,一旦患者经历疼痛,应积极处理原发病,而不仅仅是解除患者的疼痛。因此,疼痛的处理原则为:去除病因,减轻疼痛接受器的反应,阻断疼痛冲动的传导。

6.1 术前指导 让手术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的办法,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咳嗽或作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腹部伤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胃肠道术后,鼓励患者早期翻身活动,取右侧卧位,使气体上升至降结肠,改善胀气痛。

6.2 按三级止痛的方法应用止痛剂 第一阶段从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布桂嗪)、平痛新(奈福泮)、消炎痛(吲哚美辛)栓等。若不能缓解,在此基础上,加弱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则可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杜冷丁(哌替啶)、美施康定等,镇痛效果可达到72 h[5]。

6.3 目前控制疼痛常用的药物 (1)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镇痛新等),此类药物的共同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2)麻醉性镇痛药,包括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等,一般多用于急性剧烈疼痛和术后早期止痛。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药物作用、适应证和副反应,及时观察和评估镇痛效果,帮助患者达到最大程度舒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3)辅镇痛药(地西泮、异丙嗪等),减轻患者的焦虑。

6.4 PCA 是一种新型止痛技术,即术后患者根据自己疼痛需要自我控制给药时机和剂量。PCA依据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注射PCA(PCIA)、硬膜外PCA(PCEA)和皮下PCA(PCSA),以PCEA的镇痛效果为最佳[6]。

7 指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

(1)疼痛时尽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减轻腹部压力刺激。(2)取舒适的。患侧卧位及半卧位,可减轻腹壁紧张,减轻疼痛。(3)饮食应选清淡、高蛋白、低脂、无刺激的易消化食物,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以免诱发疼痛。(4)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的情绪易引起疼痛加深。(5)转移注意力,可看些小说、漫画等分散注意力。(6)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给予适当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痛阈[7]。

8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教育内容。一般包括:疼痛的机制、疼痛的原因、如何面对疼痛、减轻或解除疼痛的自理技巧。

参 考 文 献

[1] 宋兰英.开胸术后疼痛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1,7(3):36.

[2]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6:94.

[3] 谭自然,金良玉.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30.

[4] 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1273.

[5] 王如蜜.三阶梯止痛在癌痛患者中的护理[J].当代护理,2005,10:48-49.

[6]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7] 陈海莹.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6(2):159-162.

(收稿日期:2011-10-24)

上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