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时间:2022-05-03 03:28:10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想象、启发求异、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象力

一、换位想像

1、角色虚拟。

假如你有一定的航海生活知识,也读过《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作品,此时此刻,肯定会浮想联翩的。

2、时间虚拟。

假如让你穿过时光隧道,回到秦朝时期,遇见了秦始皇;或让你乘上超光速飞船,奔向二十二世纪,与外星人交流,你会有些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

3、空间虚拟。

假如你来到冰冷寂寞的土星,或者进入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你会带回哪些令世界震惊的收获?

4、事件虚拟。

假如你是周杰伦,你会做些什么?假如你中了500万大奖,你想实现哪些愿望?在指导此类作文时,最重要的就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让其尽情地投入到那虚拟的世界里去。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学生的想像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这时,任何限制都显得多余,只要能自圆其说,尽可让学生洋洋洒洒。学生各抒己见,想像丰富,合情合理。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加以指导,也就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二、借助课文材料想像

1、根据课文材料,运用描写的方式,结合造句训练,培养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描述性的造句训练。如《桃花源记》,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课文第二小节中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为“触发点”,与学生一起,运用描写的方式,按照“这里的――美,你看……”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性造句训练。训练分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性、启发性指导: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杂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云霞。花下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地上芳草茵茵,在阳光下摇曳。春风拂来,花瓣儿纷纷飘落,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接着,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中的“桃林”、“土地”、“屋舍”“桑竹”等景物进行创造性描写;然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出描写比较成功的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2、顺着作者的思路,运用“续写”的方式,推想课文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们,是因为作家往往艺术地去设计安排情节结构,戏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让读者去体味、咀嚼作家的写作目的,感悟所表现的主题。如果以此体裁的课文进行想象训练,这就客观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乘上想象的飞船,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未来的命运,学生会从中享受到虚构的乐趣,会有作家般的自豪感。

3、采用“扩写”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扩写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是列举几种事物,没有给我们具体描绘秋郊黄昏图景,我们可以借助上面的插图进行合理想像,对原图作适当的想象。先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全面观察,使他们了解图画的主旨。然后引导他们细致有序地观察:画面前的是枯藤、老树、乌鸦,树的后边是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画面色调灰暗。再提出带启发性的问题,画中表明的是什么时候?游子的形象特征、周围的环境怎样?反映了什么样的情节内容?在观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对于想像力丰富、语言有独创性的学生要及时鼓励。最后我在大多数学生都会说的基础上让他们动笔。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傍晚时分,一位长途跋涉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枯黄连天的野外艰难行进。一阵冷飕飕的秋风吹来,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走过缠着枯藤的老树,听到树梢上乌鸦凄厉的叫声,更感到悲凉凄楚。太阳快要下山了,乌鸦归巢了,小河边的几户人家门户紧闭,异常的寂静,夜幕悄悄地降临了。游子身在他乡,无心聆听潺潺的流水声,他为自己还没有安身之处而万分着急,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涌上他的心头,令他肝肠雨断,痛苦不堪。再如: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晌晌,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其气势宏大,不愧出自名家之手。让学生依据原句意义进行扩写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写成简单的翻译,那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扩写型的想象训练,可以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想象空间大,学生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实施初中英语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