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业与小(微)型企业合作的探索实践

时间:2022-05-02 12:09:44

软件专业与小(微)型企业合作的探索实践

摘要:对目前软件专业主要的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优缺点分析,并结合软件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提出一种与小(微)型企业合作的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

关键词:软件专业;小(微)型企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68-02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育对象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同时,也可以满足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得到优秀人才以充实自己的员工队伍,可以借助高校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再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

软件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是专业与行业企业签订订单后,让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院的教学计划等紧密结合。其优点是培养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合企业的要求。缺点是受地方软件企业规模的限制,往往难以找到合适订单,更多的要实行“一班多单”。

承接外包软件项目模式 该校企合作方式是指软件专业利用一定的资源,与软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承接企业的外包项目,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到外包项目中。其方式可分成两种:其一是与企业共同开发外包软件,其二是单独开发外包软件。承接外包软件项目模式能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也是我校软件专业的主要模式之一。

与培训企业合作培训的模式 与培训企业合作的方式是指专业在三年中不同的培养时间段,把学生放到职业培训企业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把培训企业的培训内容作为校内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该方式的优点是一般职业培训企业拥有经验丰富的职业培训师,培训企业的培训内容也比较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所以,往往培训效果较好。其缺点是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学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自主开发软件产品的模式 自主开发软件产品模式是指根据市场情况研发一种适合市场需求的软件产品,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该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中,计划中应包括学生参与自主软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专业自主开发软件产品的培养模式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因为该模式本质上是学生直接和市场接轨。该模式的优点是能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市场需求。缺点是:首先,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而目前软件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学院派”,没有企业人员的协助,不一定具备开发适应市场软件产品的能力;其次,能真正参与到项目中的学生人数有限;再次,由于学校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有差异,软件销售管理也成为该模式的短板。

我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与企业合作、承接软件外包项目和自主开发软件产品等三种模式。在与企业合作中,2011年开始派遣50名大三学生在合作企业香港永亚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培训效果不错,学生反映良好,但参与学生数量极其有限。在承接外包项目模式上,自2007年以来,本专业和企业实际合作开发软件项目13个,实际参与学生达100多人,表1是近年来我校校企合作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软件专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软件外包项目共13项,参与学生119人,教师参与37人次。软件外包项目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了大批学生,让学生得到真实项目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效果显著。

在承接外包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受惠于校企合作的学生与在校学生的比例不高。软件技术专业每届学生在350人左右,三届学生总数在1000人以上,但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完成项目的学生总计才119人。(2)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层次不合理。目前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学生经过多层次的筛选,几乎都是本专业的优秀人才,而更多的中等层次和低层次学生难以有参与机会。(3)校企合作持续性较差。从表1中可以发现,合作项目结束后,合作项目不具有连续性,说明我们的服务或软件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专业也采用过自主开发软件产品模式,在2006年,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研发出“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系统”,该系统在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并在兄弟院校中使用。但在销售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的销售人员等各种原因,导致最终没有继续推广下去。

以学生为主体、与小(微)型企业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不足,特别是所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培养学生人数上都很少。为此,在继续发展以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新的途径作为目前校企合作模式的补充,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参与学生人数不多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合作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位教师内心深处,校企合作效果真正有利于每一位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笔者从实践出发提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与小型微型企业合作的模式,以更好地解决校企合作中参与学生比例小的弊端。

模式提出的依据 一般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是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较少,而需要参与实际项目锻炼的学生多;教师除了授课以外,课余时间有限。为此,很难有更多时间联系合作企业,很难有更多精力和能力承担中大型软件开发项目。而与小(微)型企业合作的软件项目相对简单、难度小、费时少且周期短,师生更能很好地实施和完成。小(微)型企业有信息化的需求,他们渴望得到相关的帮助,但限于资金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他们愿意信息化但难以信息化。

模式实现的关键 (1)面向小型企业,从门户网站开始。网站综合了软件专业几乎所有知识点,因此,我们的要求是学生从建立一个小型的门户网站开始校企合作之路。最简单的是制作门户网站信息功能,信息的增删改查以及简单的用户登录,用户注册逻辑功能开始。(2)学校提供平台。由于门户网站需要购买空间、域名等一系列必需的步骤,所以,学校可以提供一个低成本购买空间、域名的平台,当然也可以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3)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制作小型网站的过程中,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4)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利用寒暑假时间联系小型(作坊式)企业,帮助他们建立网站,并通过这种练习锻炼自己。(5)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以及网站建设技能。学生的劳动报酬自主分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寻求深入合作。通过良好的合作,从小型企业的日常管理开始,进一步了解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并挖掘他们的需求,寻求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模式效果分析 以我校软件专业2010级ACCP班级为试点,我们提供了网站域名和空间购买平台,并指导该班学生使用该平台;两人一组,要求每组学生能与一个小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验结果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已有3组学生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3个网站,还1组学生与某中学达成意向,该中学打算开发学生成绩分析系统。但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分析原因如下:(1)学生自信心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行校企合作。(2)学生遇到挫折容易中途放弃。(3)学校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措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4)学生缺乏销售知识,实践经验少。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1)学校强制毕业的条件是学生必须建立一项校企合作项目。(2)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增强销售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宣传更多的成功案例,发挥榜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培明,胡芳.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对订单培养模式的调查[J].职教论坛,2009(2):15-22.

[2]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4).

[3]程有娥,林海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工学交替育人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41-42.

[4]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5]翟向阳.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职教论坛,2005(6).

作者简介:

刘海(1974—),男,硕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像检索、软件工程及职业教育。

上一篇:电子商务管理学科的一次教学改革实践 下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