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庭教育更好的为幼儿成长做好铺垫

时间:2022-05-02 05:12:04

如何让家庭教育更好的为幼儿成长做好铺垫

【摘要】在中国,需要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家长教育素质的高低和家庭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孩子成长的方向。本文结合多年幼儿工作实践,重点针对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就如何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同,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素质;健康成长

我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该承担的职责,当孩子到了学龄,家长认为把孩子托付给学校便没有责任了。从业初期,我也存在这样的惯性思维,然而,随着几十年一线工作阅历的积累,通过对一批批家长的沟通和孩子的培养,我的教育视野和思维不断开阔,我认为,在中国,需要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的家长。如何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幼儿成长做好铺垫,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一线从教实践谈一下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加强家庭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传统思维的片面性。一是表现在我们普遍认为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就只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这种教育就应该由教师来传授;认为孩子能否全面成长,更取决于他是否遇到了足以影响他一生的名师,或者他上的学校是否是名校,我们把这种成才的决定因素过多的押在了客观的学校选择和教师教育上。二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走到一个教育误区:对孩子的爱发生了错位,大包大揽,不舍得放手,把孩子当“低能儿”溺爱,导致了孩子真正成了高智商的生活“低能儿”,这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三是社会整体的教育渴望倾向于智力层面的知识教育,所指所对,皆是机械式的面子教育,因为面子教育具有外显性,见效快的优点,而那些心态、性格、品质、良好习惯等具有强大支撑力的里子教育却被忽略,只因为他们养成的速度太慢,且又是隐性的。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主要涵盖了诸如:性格教育、品行教育、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很多非智力因素教育。而这种教育,源自父母本身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许多事情,是孩子无法选择和左右的,父母那种无意识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会产生烙印式的影响,所以给予他们依靠和向他们施以教育的大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孩子的世界里,模仿是本性,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大人的言行举止、处事方法、道德观等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的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健康心态的养成、美好品质的铺垫、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营造全民参与教育的氛围,显得至关重要。

二、当前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表现

从孩子的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也能感受到这个孩子所接受的来自家庭的教育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合我校工作经验大致梳拢一下:

(一)性格良好的孩子。特点:活泼开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强,能充分认知自我价值,其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良好。他们能通过观察、语言沟通或者自主动脑去解决问题,乐于帮助小朋友,也乐于与其他孩子交往。家庭环境:通过家访及调研,这类孩子的家庭氛围活跃、温馨、宽松、民主,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父母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真诚和温暖,以及他们良好的交流能力。偶尔会有父母手拉手来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两只大手牵一双小手,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肯定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二)性格孤僻的孩子。特点:沉默寡言,缺乏沟通和不愿倾诉,不会传递温暖,缺乏朋友,排斥集体活动,具有强烈的自卑或自闭倾向。家庭环境:据调研了解,这类孩子的成长环境多是因为父母过于忙碌无暇顾及他们所致。在这些父母的意识里,他们如此奔波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富裕的成长环境,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无时间与孩子谈心或者与孩子互动等亲子之类的活动。这在无形中向孩子传达了一种挣钱比陪伴家人重要的观点,而这种幼年时的缺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弥补,给孩子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随着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观点灌输,孩子会理所当然地领会模仿。当父母渐老,幼子长成,他们还给父母的往往也是冷淡和孤僻。

(三)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特点:缺少沟通和理解,擅长武力解决问题,事无大小,拳头出的永远比嘴巴快。家庭环境:通过调研沟通,此类孩子的家长更胜于孩子,“动手能力”比动嘴和动脑能力更强。通常父母口角不断,动辄拳脚相加。例如从教期间,一个孩子跟我们描述他的父母:爸爸喝醉了酒,就把妈妈摁倒在地上,用拳头打呀打呀,妈妈不停的哭还骂爸爸,后来妈妈就带着我藏起来了,爸爸找呀找呀,最后就把我们找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听后很心酸,为他的父母,更为这个孩子的将来,我仿佛能看见将来这个孩子是如何经营他的家庭的,因为这个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太像他的父母了,除了挥拳头,就是躺在地上撒泼哭喊。

(四)离异家庭的孩子。特点: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分阶段的。一个婚姻破碎的家庭,所产生的影响波及到孩子时,是地震般的效应。这种破坏性的影响直击孩子的心灵和性格,是持久的,更是隐性的。孩子往往经历着那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挣扎”与变化,却又无能为力。家庭环境:以我教过一个孩子为例:小班的他爱说爱闹,他会用天真可爱的神情向你栩栩如生的描述来自他们父母的“内战”,他不许别人碰他,有碰必退,伸手就抓,伸拳就打,那时他的父母即将离婚,天天争吵,摔东西;中班的时候,他的话少了起来,爱哭,爱打人,对老师产生了更大的依恋,那时,他的父母已离婚;大班的时候,他不再喜欢与小朋友交流,经常自言自语,表情有些木讷,还是爱打人,老师对他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他就开始惊恐,那时,他的父亲经常喝醉酒,会发酒疯……一路的成长,我们也跟着心痛了一路,作为教师,我们为孩子做多少也无法弥补家庭带给他的创伤,如果教育,也能面向家长,那这个孩子所遭受的痛苦是否能减轻很多。

(五)留守儿童。特点:还类孩子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他们的性格不饱满,不是内向,也非胆小,而是一种欠缺。欠缺什么呢?阅历?经验?活泼的心态?也许都有,这种不饱满,隐约不明却又到处彰显。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他们通常跟随老人一起生活。而这些老人的生活相对来说又带有封闭性和守旧性,缺乏圆润的生活接触和及时灵动的生活随机教育,于是这些孩子的个性和心态仿佛被压抑了一般,无法伸展开来,更不用谈健康成长了。

(六)爱电脑的孩子。特点:注意力不集中,面容疲倦,缺乏孩子的精气神,在他们的意识里过早界定了与社会和朋友接触的虚拟性,从而缺失了生活的真实感。家庭环境:以几年前教过一个叫小白的孩子为例,每天来幼儿园就困的不行,特能睡觉。通过家访,赫然发现他们家居然有三台电脑,问其故,答之:每人一台,就不用争电脑了。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儿子各抱一台电脑,上网的上网,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游戏的玩游戏,不亦乐乎。我让孩子玩游戏给我看,他娴熟的水平令我都汗颜。我与他的父母分析了这种状况的不合理及所带来的危害,他们态度极好的配合我们一段时间后,又任由孩子去玩电脑了,父母都无法戒除的瘾,能不传递给孩子吗?

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稳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的父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更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良好的家教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而问题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就包含了问题,那幼儿又怎么可能不是问题幼儿呢?只有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了,孩子的素质才会跟着提高,良莠不齐的家长教育观,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并切实改进提升的。现针对如何搭建不同的教育平台或努力营造不同教育方式,让家长们尽可能多的接触或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浅谈几点我的观点:

(一)定期开设家长培训班。如果家长早期能得到科学的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沿着更好的轨道发展。大多家长,他们是迫切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上多下功夫的。可又苦于自己不懂得如何教育而无从下手或者盲目下手。如果能针对不同年龄或者不同性格的孩子定期面向家长开设培训班,由专业老师向家长们

传授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那将会惠及很多孩子。只有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孩子才能真正发生改变。

(二)发挥家长会的热效应。家长会组织起来方便灵活,规模小,针对性也强,是一个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好平台。同年龄级别的孩子无论是学习、爱好还是交友处事,总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是良莠不齐存在差异的,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家庭教育和影响不同。家长会把这些家长们聚到一起,无形中也是一笔教育资源的切磋交流。相信家长们会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这种收获有时候比老师的教育方法传授更具实效性。

(三)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栏也是我们向家长们进行教育传播的一扇窗口。虽然它没有家长会那么鲜明的针对性,却是普及范围更广、时间也更为长久的一种教育方式。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年龄不一、素质不同、职业不同,时间也有差异性。如果能充分利用宣传栏,及时张贴和更换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好方法,相信会让这些家长们受益匪浅。

(四)让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教育应该是一项全民教育。家长们如果都能学习一下《家庭教育学》,去掌握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那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就更具示范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某知名专家曾经有这样一个观点:家长是破坏孩子注意力的元凶。感触颇深,因着不懂,家长在无形中扼杀和破坏了很多孩子身上美好的闪光点。所以只有家长们的教育态度成长起来了,他们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所以倡议,我们的家长们多拿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一下《教育学》,为孩子做好榜样。

(五)家园共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与学校是密切联系却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个层面,学校教育是区别于家庭教育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旁观者”,能更清楚更客观的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如果能充分利用上下学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而家长的反馈也能让老师更因人而异的明确对孩子的教育,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步前进。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孩子的教育是具有延续性和持久性的,孩子的成长也是无法复制、不可逆转的。教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怀揣着同一个美好的期望,对孩子只有饱满又科学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他们的成长才能具有饱满性、健康性、科学性,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能以更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去引导孩子。所以,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携手共建,为孩子勾勒更好的蓝图、为他们搭建更科学更健康的成长平台,让他们能够跑的更远,成长的更加优秀!

上一篇: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内容营销的概念初探与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