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时间:2022-05-01 11:01:50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订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但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明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3.适度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

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师生关系,给教师和学生做出角色定位。

1.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以前的课堂只注重“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实行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口耳相传”,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状态。随着新课程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生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实现了质的转变。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密度进行调控。教师应做到:课前做好准备;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个重大的挑战。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我的理解是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①创情境,激兴趣,搭建课堂训练平台

如:语言导入、电教导入、表演导入、猜谜导入、唱歌导入等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强化阅读奠定基础。

②学提问,巧提问,提高课堂训练效率

具体应做到: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要精练、要有度(难度、坡度)。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就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楚王仅仅是在侮辱晏子吗?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呢?晏子为什么是“看了看”,而不是“想了想”呢?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比较符合上述的要求。尤其是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学生一下子不能得出答案,于是教师又引导学生从时间上来考虑,给问题解答增加了难度。问题的精练、有度,对学习课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多形式,练扎实,追求课堂训练实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指导学生“一路多径”“边读边思”,将思维和阅读统一训练。

2.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进行一系列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争当学生良师益友,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②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解放学生,不要压学生、治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

③采用有效激励方式,激活课堂

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肯定、奖励的评价方法,积极向上的竞争方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来激活课堂。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演“独角戏”的舞台,那么课堂也就没有了生命。有专家指出:“考查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全过程。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①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在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为此,我们在课堂中就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读、思结合。

如,我在教学《我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对哪种天然的指南针感兴趣,你就把它好好地研究一下。可采用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的方法来进行。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便有了学习的方向。整篇课文的学习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解答完成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这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在评价中当小老师,通过合作的方式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③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互相学习、组内竞争、互改作业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一个称职的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教学状态才能达到更优化,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的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丰州中心小学)

上一篇:注重书写,提高能力 下一篇:依托多媒体教学优势,感悟经典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