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5-01 10:49:33

提升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几点策略

摘要: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小学体育当然更是基础之基础。如何打牢基础呢?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习者一生中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能力;运动技能;策略

《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应能达到的体育学科(部分)能力为切入口: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运动兴趣和爱好及习惯,以此为依据来分析提高学生体育学科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能力

提高小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能力,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刚接触体育时,各方面都比较欠缺,因此,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水平一的教学中,重点是增加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的储备,学生模仿学习的成分占绝大多数:学生干什么,应在什么时候干,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干,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的练习内容,等等,都由老师详细告之。同时老师还要细心帮助。老师们大多按“整体认识――分解学习――完整串联――熟练巩固”的程序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其中在情景中学习技能的模式采用较多。水平二、三的教学则在水平一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这时老师应精选知识内容,精心备课,把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实践与体育知识联系上提高学习效果。如科学的锻炼方法是:开始要做准备活动,结束时要做整理活动。讲课时,可结合学生平时的上课讲,讲后,室外课验证,加深学生理解和运用。其它学过的知识只要能在上课时运用,体育老师就应主动地使用,使学生慢慢地也会用。总之,知识的学习一般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运动技能的学习模式逐渐增加。如按“问题假设――实验性练习――验证性练习――结论评价”的发现式、启发式模式(遵循的是认知规律),按技能规律的技能传授式、程序式、自学式模式(准备活动――主活动――副活动――整理活动),按情感规律的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和乐体育等模式(活动乐趣――学习乐趣――创造乐趣),按交往规律的小群体模式(集体生成――集体学习――集体机制――集体解散),等等。模式的增多是因为单一的模仿模式不能完成进一步提升水平二、三的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的能力,还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不同模式的增多,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比较、选择、判断的余地。大量储存的学习模式自然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各种模式的运用中形成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等等都会在学生的一生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选用或创造合适的模式达成目标,此时的运动技能学习,逐渐增加学生自我获得技能的比例,直至学生形成能自我获得运动技能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自我养成的能力

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本上每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某事有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它,则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事情,当事者却乐在其中,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不觉苦,不觉累,以它为荣。由此可见兴趣的厉害,因此,体育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对运动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具有自我养成运动习惯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兴趣、爱好、习惯的自我养成能力的培养一般先由老师采取主动,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己养成。老师对学生兴趣、爱好、习惯的培养和让学生自我养成往往按激趣――培趣――固趣――用趣四步进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对某事产生兴趣,起因源于最初尝试某活动的成功,兴趣的形成源于不断地在该活动中得到成功,不断地获得成功感、成就感、胜任感。所以,小学体育课学生接触任何项目,老师都应使学生开始就能成功,那怕降低要求,减少难度,简化动作也在所不惜。进行中要使学生连续地完成要求。同时要善于从不同方面评价学生,使学生的胜任感不断得以加强。要利用各种场合、时间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功,巩固他们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向课外拓展,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直至达到“每天不练,浑身就不舒服”的地步。

小学生运动兴趣等的培养和自我养成四步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但也有一些注意的地方:1.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应逐渐增大学生主动参与养成的比例,从养成开始老的包办过渡到学生自主养成为主,学生参与的内容可以慢慢增加,运动项目、标准、练习方法、时间、次数、场地、规则、伙伴……,等等都可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自定;2.激趣项目要多,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特点。最好能做到使学生对每种项目都能产生兴趣;3.培趣时,老师应多采用正面鼓励的方式,选用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项目重点培养,不可强求学生适应老师或别的学生的要求,但也不可让学生过分特立独行造成学生心理发育的不健康;4.固趣关键是老师要尽量多提供时间、场地、器材、伙伴给爱好者以享受的机会;5.用趣则要把社会需要巧妙地与学生兴趣爱好联系起来,做到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又达到社会需要。

上一篇:构建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