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镜”策略,提升学生复述能力

时间:2022-10-01 07:12:05

三“镜”策略,提升学生复述能力

复述是以言语重复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转移。语文教学中的“复述”就是在认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的方式把文本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综合训练,是掌握、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

一、“广角镜”策略――提取信息,简要复述,提升概括能力

“广角镜”是一种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常用于拍摄全景,其基本特点是视角大、视野宽。简要复述就要求学生利用“广角镜”策略,整体观照文本,理清篇章内部段落间、层次间的内容关系;能从整体上把握篇章某处、多处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情感态度倾向。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四上《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故事。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给他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走出家门之后,小木偶碰到了小红狐……

师:这个故事里包含了四个小故事,你把它们都讲出来了。特别是第一个小故事用一句话就讲清楚了,可是后面讲得不够简洁,后面几个小故事也能这样用一句话就讲清楚吗?

生:小木偶被小红狐抢走了背包,还被熊警察扔出去老远。

师:第二个故事这样一讲,多清楚简洁啊!第三个小故事,谁来讲?

生:小木偶觉得脑袋疼,小兔子不相信,老婆婆也不相信。

师:能不能把后面部分用“和”字连起来说?

生:小木偶觉得脑袋疼,小兔子和老婆婆都不相信。

师:这样讲就更简洁了。最后一个小故事,你来讲!

生: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

师:一句话能讲清楚一个小故事,现在把四个小故事连起来,就能简洁又清楚地讲整个故事了。(学生自由练讲)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句子之间加上一些连接语,就能把故事讲得更连贯,大家试试。

生: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给他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在大街上,小木偶被小红狐抢走了背包,还被熊警察扔出去老远。后来,小木偶觉得脑袋疼,可是小兔子和老婆婆都不相信。最后,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即简要复述故事。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再指导学生将四个小故事各用一句话概括,然后连起来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用上合适的连接语。这样一步步指导学生将故事讲得既简洁又连贯,切实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发现,在引导学生开展简要复述时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整体观照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总是先从整体入手。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广角镜”策略,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观照,读懂文本大意,把握文章大概。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领会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后一步的提取信息做好铺垫。

(二)提取主要信息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读懂一篇课文的文意并不难,难的是准确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取舍,提纲挈领地理清文本主干。如上面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小故事,这就要求学生在故事中提炼关键成分,切实促进了概括能力的提升。

(三)精心梳理语言

学生的口头语言是自然的、生活的、不规范的,因此在复述中,学生重复、唆、累赘、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经常出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锤炼。如上面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和”把“小兔子不相信,老婆婆也不相信”合并起来说,又如要求学生在句子之间加上连接语变成一段话,加强了复述语言的连贯性。

二、“微距镜”策略――选取重点,详细复述,提升表达能力

“微距镜”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细微的物体,画面极为清晰逼真。对于详细复述课文指导,教师应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学生展开详细复述。这个“重点段落”可以是记叙尤为有序之处,可以是描写尤为精彩之处,也可以表达尤为独到之处等。我们可以利用“微距镜”策略,选取重点段落,在理清段内结构、理解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指导详细复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补填内容,以面带点

“内容填空”即将重要词句由空格代替,学生利用已出现词句的提示来进行语段的复述练习。学生在理解、熟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人教版三下《女娲补天》一课“女娲寻找五彩石”部分的复述,教师可出示如下练习: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 )。她原以为( )。可是,到山上一看,(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 ),还缺少(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 )。

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提示进行复述。在初始阶段,教师利用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复述,有助于学生掌握复述要领,消除畏惧心理。

(二)提炼词语,串珠成链

某些段落中往往有很多的关键词,教师可以将这些关键词语按顺序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到屏幕上。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边看边想边复述,从词扩句,以句串段,逐步扩展,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流畅,对重点内容记忆深刻。这些关键词可以是动词、数量词、连接词,也可以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等。如人教版三上《一次成功的实验》第2自然段清晰而准确地描写了实验准备的过程,是连续动作描写的段落。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提炼文中的动词:

拿出瓶子―取出铅锤―放置瓶子―分发铅锤 ―牵着绳头―投放铅锤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看着这些词语来复述“实验过程”。学生依托这些词语,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将实验过程一步步展现出来,这个复杂的过程就一下子明晰起来,然后再把这些词有序地连成句,串成段,便能复述到位了。

(三)巧用插图,观画思文

课文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图画结合起来,进行详细复述。如人教版二上《酸的和甜的》一课中共有八幅图,就像一本连环画,而且一幅图基本上就是课文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这八幅图逐一进行复述练习,在逐段复述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复述也就容易了。

三、“三棱镜”策略――拓展想象,创造性复述,提升运用能力

“三棱镜”是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向棱镜底面偏折,如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将会形成七色光。创造性复述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从而使文本更加丰富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补白情节,扩充故事

课文情节中有许多留白之处,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时,教师可以深挖这些空白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储备的语言进行补白,从而使故事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语言表达更加具体。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都有较为生动的描写,而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却都略去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人物心理活动的空白点上展开想象。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对人物的解读,填充人物心理活动。复述时,文本原有的内容加上想象的内容,能使故事更生动、形象。

(二)改变结构,重组文本

在复述时还可改变课文的结构,如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或者对文本语言进行重组。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四下《扁鹊治病》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进行重组文本的创造性复述。复述前先要求学生填写如下“诊疗记录表”:

接着,要求学生按照这份表格逐行复述蔡桓公病情的发展过程,这样就把课文内容作了有机组合,进行了创造性复述。

(三)更改体裁,拓诗为文

更改体裁常用于将古诗改为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把古诗极为精练的语言用学生原有储备的语言来描述,复述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就要想象出“烟花三月”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地面上绿草如茵说到高处的桃红柳绿,从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说到枝头上的小鸟欢鸣……

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的过程,还是学生听、说、读、思、记能力训练的过程。它一方面进行了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训练了有序、有节、有理的语言表达。教学中,根据文本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三“镜”策略组织复述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画晴(节选) 下一篇:以人为本,实施RQCO全面精细质量管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