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文言词类活用梳理

时间:2022-05-01 08:55:27

高考常考文言词类活用梳理

一、高考概况

高考考不考文言词类活用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不但考,而且有文言文的题目,就有文言词类活用知识的考查。也就是说,文言词类活用的考查率,近5年来都达到了100%。

当然,高考文言文四个选择题和一个翻译题中,没有直接设置文言词类活用的考查题,而是将文言词类活用的知识检测,散布在了其他题目当中。比如将文言词类活用的知识散布在文言实词、虚词和翻译题中。要准确地判断、解答这些题目,是离不开文言词类活用知识的。

二、举例解析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 (2009年江西卷第13题第①问)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解析]这是一道翻译题,要准确地进行翻译,一定要清楚其中有一个词活用了,否则,是很难翻译准确的。是哪个词活用了呢?仔细推敲就会明白,是“不名博”的“名”字活用了。“名”不能解释为“人名、著名”等,因为它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了,所以,一定要翻译为“以……为名”。

[参考答案]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 名词活用作状语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2 (2009年福建卷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 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 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 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解析]我们先看D项,“面”为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当面”,属于正确项,这种用法在课文里学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字的用法与选项是一致的。再看C项,“怪”在此处应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怪”或“为……而感到怪异/奇怪”,而解释为“责怪”就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C。

3. 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3(2009年福建卷第4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解析]要把这句话正确翻译过来,一定要知道其中的“忧”应该是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否则,是很难翻译准确的。此题中,“且”“宁……耶”“以”“忧”为翻译得分点,“且”译为“况且”,“宁……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能……吗”,“以”译为“因为”,“忧”在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为“使……担忧”“让……担忧”。此题重点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两个考点。

[参考答案]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4.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4 (2009年广东卷第9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解析]要准确翻译出这句话,必须知道其中的“壮”字属于词类活用。“壮”本来是个形容词,在这里它活用为意动用法,可以翻译成“认为……豪迈”,也可以直接翻译为“赞赏”等。

[参考答案]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也可以译为: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5.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例5 (2009年四川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

B. 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抄写

C. 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

D. 故其俗一而不杂一:纯一

[解析]这个题目的错误设置项是B项,“课”在此处是“学习、教授”的意思,而不是“抄写”的意思。但看其他选择项,你很快就会发现,D项考了一个数词的活用,即“一”这个数词在此处应该是活用为形容词,意为“纯一”,离开了数词活用知识,该题也是难以准确判断作答的。

[参考答案]B。

6.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6(2009年浙江卷第1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 凶其身

C.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这是一道完全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的典型试题,测试了形容词的两种活用方式: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具体来讲,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以解释为“以……为薄”或“看轻”的意思;而A、B两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使……愉快”“使……不吉利”。D项的“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保全”。

[参考答案]C。

7. 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7(2007年江苏卷第11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解析]要准确地翻译出这句话,一定要知道其中的一个活用词,就是其中的“死”字,“死”在这里是为动用法,一定要翻译成“为……而死”。“死”的为动用法,在中学课文里也见过,如《陈涉世家》中有“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可以吗)。

[参考答案]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尽忠为国家而死。

三、解题方法

1. 明确词类活用的概念

解答文言题目时,一定要掌握词类活用的知识。不懂得词类活用,就会以今解古,古今词义混淆而错解文言文意。

什么是词类活用呢?简单地说,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2. 清楚词类活用的种类

具体说来,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共计12种:

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名词意动用法;④名词使动用法;⑤动词作名词;⑥动词使动用法;⑦动词为动用法;⑧形容词作名词;⑨形容词作动词;⑩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

(1)名词的活用(4种)

①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但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出来就是“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②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关的动词。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词用,“使……臣服”的意思。

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2)动词的活用(3种)

①动词活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也能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还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动词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③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的意思。

(3)形容词的活用(4种)

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4)数词活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1种)

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提升训练】

1.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状语的名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2.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日将暮,取儿藁葬。

3.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使动的名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生死而肉骨。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意动的名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鱼肉缙绅。

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君子病无能焉。

④孟尝君客我。

5.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动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②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使动的动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李牧连却之。

②中军置酒饮归客。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7.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为动用法的动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晓看红湿处。

②秦孝公据函之固。

③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④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10.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使动的形容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11.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作意动的形容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患志之不立。

②予怪而问之。

③渔人甚异之。

④贵货而易土。

12. 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了的数词,然后加以解释。

①二三其德。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④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参考答案]

1. ①云:像云彩。响:回声。景:像影子一样。②隶:当做奴隶。③舟:乘船。④东:在东边。北:在北边。

2. ①籍:登记。②王:统治。③敌:攻击。④暮:落山。

3. ①肉:使……长肉。②王:让……称王。

4. ①鱼肉:以……为鱼肉。②宾客:把……当做宾客。③病:以……为病。④客:把……当做门客。

5. ①捕:搜捕活动。②饮:饮料、汤食。③出:产品;入:收入。④谗:诬陷;讥:嘲讽的话。

6. ①却:使……退却。②饮:使……饮酒。③斗:让……争斗。④鸣:使……发出声音。

7. ①哀:为……哀悼。②泣:为……哭泣。③哀:为……哀。④死国:为国事而死。

8. ①红:红花。②固:坚固的地势。③高:高处。④绿:绿叶;红:红花。

9. ①美:赞美。②穷:看尽。③穷:揭穿。④多:推崇,赞许。

10. ①昂:使……高昂。②愚:使……愚笨。③弱:使……削弱。④弱:使……削弱。

11. ①患:以……为忧患。②怪:认为……怪。③异:认为……奇怪。④易:认为……容易。

12. ①二三:不专一、不忠诚。②贰:背离。③一:专一。④一:全、满。

上一篇:西南干旱暴露水利设施积弊等5则 下一篇:文言文阅读应考临场解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