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梗塞后抑郁的临床对照观察

时间:2022-05-01 03:02:34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梗塞后抑郁的临床对照观察

【摘要】目的 主要探讨运用氟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梗塞后抑郁的临床情况。方法: 随机的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治疗的梗塞后抑郁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人,对照组采用氟西汀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周、2周、4周、8周进行HAMD以及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评价,运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的临床效率达到了75.6%,高于对照组的46.3%(P

【关键词】氟西汀;奥氮平;抑郁症

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0.2%~0.3%,是精神科中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由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大部分起效较慢,导致其病程较长,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精神科医师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传统观念一般主张应用单一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不主张联合用药。但是近年来,随着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医师发现其药物作用谱比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广泛的多,而不良反应却比经典药物要低,疗效确切。另外,在神经内科收治的梗赛后抑郁的患者病情也与单纯抑郁症不同.所以,近年来也开始增多采用联合用药,本文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年龄在26一80岁,平均(52.5士3.4)岁,其中男38例,女44例,均符合Sackeim难治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经过足量、足疗程、至少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治疗后无效。根据入组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在26-78岁,平均(50.4士3.1)岁;观察组41例,其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在28一80岁,平均(53.1士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而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从开始1日20mg开始,到最高剂量1日40mg;而对于观察组医师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奥氮平2.5一5mg,可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同时使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治疗观察8周,医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进行HAMD及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统一采用SPSS15.0统训一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训一数资料采用f检验,训一量资料采用t检验, 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

同时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7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6.3%)12.2,而且P

2.2治疗前,治疗1周末、2周末、4周末及8周末的HAMD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8周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存在比较明显差异,而且P

2.3不良反应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嗜睡,2例胃肠道不适;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训一学差异,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氟西汀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该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神经突触细胞再吸收神经递质血清素作用,从而提高细胞外结合突触后受体的血清素水平。临床研究表明,氟西汀经过肠道吸收,能够结合大量的血浆蛋白,广泛分布,在服用后4周左右基本能够达到药物稳态血浆浓度,经过肝脏代谢,氟西汀的消失半衰期一般在4-6d,能够生成去甲氟西汀,再经过肾脏进行代谢,其消失半衰期达到4一16d。

奥氮平对5一HT2受体的亲和力要比D2受体高,能导致5一HTla受体活化,进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该药物选择性作用于与精神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脑边缘系统。所以这两组药物联合可得到较高的临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嗜睡、头晕等轻微不良反应出现,但影响不严重,治疗结束后,就会迅速消失。

从上可得,重度抑郁症患者利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方法进行治疗,可得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效率比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提高,不良反应轻微,影响不严重,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叶艳红.帕罗四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1(22):1858-1859.

[2]黄迪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四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7(30):14-16

[3]张蓉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四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4(16):274-276

上一篇:推拿治疗肩周炎100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卵巢癌患者术前心理调查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