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看创新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5-01 01:47:28

浅谈从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看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 要]高中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和组织社交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创新充满了热情。但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征服世界的心是脆弱的。从他们的成长规律来看,中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应重视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新教育思想。提倡创新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科创教师队伍;建立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制度等,这是中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中学生 成长规律 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 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讲到:“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此,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高中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一群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创新充满了热情的热血青年。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探究能力、组织社交能力。但高中生的创新思维是稚嫩的,创造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征服世界的心是脆弱的,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并引导他们走向成功,成为创新人才,是现代中学教师共同的课题。笔者从事中学生科技辅导工作已经9年,经过这9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中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

科技创新型人才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可能有所成就,攻克科技难题。中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皆处于发展阶段,现代的中学课堂教育模式“重知识,轻创新”并不利于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才能有目的的培养学生。

1 现代科技创新人才需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创新意识是与创新有关的一切思维与活动的起点。创新型科技人才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他们不仅能时时、处处、事事想到创新,更能将创新的原理与技巧化作个人的内在习惯,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意识是创新型科技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原点和前提,它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唤醒和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各种潜能。

2 现代科技创新人才需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既包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包括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智能基础。科学史表明,一个独创性的假说。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点,学科相邻处往往是新学科的生长点。为了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科技创新人才要懂得与创新项目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 现代科技创新人才需具备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历史表明,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往往会同传统观点相对立,从而往往会遭到嘲笑和打击。大凡成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都必须具备坚信真理、不怕闲难的精神。在创新过程遇到巨大困难时,要想继续下去,一个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是对科学的真正热爱和献身精神。

4 现代科技创新人才需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要实现某一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多个研究者的参与。是否能够很好的“合作”,往往可以决定一个研究项目的成败。因为只有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在思想的火花相互撞击中才能进发出创新的灵感。特别是创新项目的难度如果很大,单靠个人能力解决可能田难重重,因此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需要多位同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完成。

二、中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该符合中学生的成长规律,更新教育理念,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中学生还处于基础知识建构阶段,他们的知识面还不够广博,心智还不够成熟,创新能力非常有限,中学阶段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该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努力创造适合中学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着手,制定出培养计划,才能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1 学校应该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用科技创新去改变世界的兴趣

俗话说“时代造就英雄”,这里的时代更多意义是指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大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表现社会科学道德水准的舆论环境等,这些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当今全社会都在倡导科技创新,国家每年都会对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进行奖励,大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好的。但中学生毕竟与社会没有深层次的接触,他们更多的是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应该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该经常向学生宣传近现代的中外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人才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树立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学校的科技文化氛闱越浓,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就越大,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2 学校应该更新教育思想,提倡创新教育走入课堂,以教师的引领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尽快建立以符合社会需要、学科要求和学生发展为基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大力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新的课程教材体制。而创新教育是一种对受教育者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创新能力开发的教育,主要是指引学生创造性地去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练习,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适时的进行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学习知识,这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从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后过渡到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3 学校应通过各种科技创新大赛选拔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聘请专业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以向高校培养和输送拔尖的科技创新人才

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学校不能对这部分人进行均等教育,应该通过各种科技创新大赛选拔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再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延展他们研究项目的知识深度,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学校应该给这部分学生一定的研究项目,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这些项目,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积累创新经验,体验创新过程的艰辛和收获成功的快乐,这对于拔尖科技创新人才以后走上创新成功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4 学校应建设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师资队伍,为社会持续地培养出科技创新人才

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对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因为所有教育实践最终都是依靠教师来完成。中学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创造思维的一般规律,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没有教师的积极指导和支待,科技创新活动就没有保障,很难出高水平的成果。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查阅资料、开展实验、形成成果,那么科技创新活动的效果会更好。此外,科技创新活动涉及多学科领域,这也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证明: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学品位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根本。

5 学校应该对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奖励制度,肯定师生的创新成果,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技创新队伍中来

学校应该对科技创新项目设立专项奖励,对获得发明专利的学生以及取得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的学生和辅导教师进行嘉奖。这不仅是对这些学生和教师取得的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所有正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的师生的鼓舞。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奖励制度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科技创新的队伍之中,增加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军。

总之,高中阶段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必须遵循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利用浓厚的科技校园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新技术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兴趣,利用高素质教师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利用适当的奖励制度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能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

上一篇:风雪严寒无所惧 会员日里展风采 下一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