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7 04:47:49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职高电子专业课教师,我们的教学宗旨就是设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品质,提高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行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61-01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下面就如何在电子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自己做法和体会。

一、我们的教育要非但要教,并且要学做

事实证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做”的能力培养的基础。职高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内容是各专业的专业知识,那么,怎样将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呢?笔者在教授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索。“三会”是指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会“迁移”知识。下面就对“三会”的应用进行分析。

1.教会阅读书本。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和宽松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学会读书的方法。笔者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电子技术方面的书刊,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以期让学生在读书中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创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做”的要素。

2.教会学生发现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做’的特征之一是思想”,如采用“发现法”组织教学。“发现法”教学的步骤大致为: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地讲解,指出其思考方向,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相关的实验,展开讨论并做最后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会学生“迁移”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工作岗位中有许多问题是在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鼓励学生熟练掌握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电路本质,从而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了。

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心理学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EQ),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针对职高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以下三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职高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产生兴趣,而教师应努力引导这种兴趣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

2.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纵观古今,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职高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主要原因是其学习基础差,对当前的学习内容底气不足。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解决问题时就充满了信心,且思维更为活跃。

3.毅力。仅仅凭着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不够的。坚强的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在科学创造发明史上,任何一件创造发明无不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最终获得成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毅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之一。电子实训的技能培养过程就是一种毅力的考验,因为电子实训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没有耐心,怕吃苦就达不到技能的要求。

三、民主是创造力发挥的条件

对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其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因为只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平等。职高学生虽然自控力较差,但他们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元素之一。在共同教学活动中师生都要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笔者在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创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创造出相对轻松自在的空间,形成热烈兴奋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进而在自然地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2.信任。职高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笔者在教授《电子实训》课程中“电路设计”内容时,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尊重学生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设计失误和实验中的过失给予谅解并赞赏其勇敢精神。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时代教育的特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走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误区 下一篇:试析语文教学中的赞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