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时间:2022-05-01 09:13:39

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综合依存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把我国三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成四大类别,然后对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尽管聚类分析法略优于综合依存度分析法,但两者却得出了大体一致的结论--我国各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关键词] 外向经济综合依存度聚类分析比较

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彰显,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通过综合依存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比较研究探索我国外向经济发展现状。

一、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依存度分析

综合依存度分析方法。本文将国际商品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和经济综合依存度作为测量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各项指标测算公式如下:

国际商品贸易依存度=T/GDP*100%;(2)外资依存度=F/C*100%;(3)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S/GDP*100%;(4)外向经济综合依存度=W1*T/GDP+W2*F/C+W3*S/GDP

其中:T为进出口总额,GDP为国内生产总值,F为实际利用外资额,C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S为国际服务贸易总额, W1、W2、W3分别是T、F、S占(T+F +S)的比率。

根据以上公式测量,可以把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分四类:第一类是发达地区:广东,其外向经济综合依存度为1.78;第二类次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其外向经济综合依存度为1.73、1.68、1.14、0.86;第三类是发展中地区:福建、浙江、辽宁、海南、山东、新疆,其外向经济综合依存度为0.62、0.58、0.39、0.33、0.30、0.21;第四类欠发达地区:其他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其外向经济综合依存度均在0.20以下。

二、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下面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分析。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经济变量的选择。选择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的五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值、国际商品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同上。

第二步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目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大致有3种,即标准化、极差标准化和正规化。我们选择第一种方法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标准化后的观测值:;式中:表示指标平均值,

表示指标标准差,i=1,2…31;k=1,2…5。

第三步距离测度并绘制聚类图。聚类分析技术主要有相关测度、距离测度、关联测度三类,以距离测度的应用最多。而距离测度又包括欧氏距离、明科夫斯基距离、绝对距离等。本文以欧式距离的最短距离法来进行测度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并通过SAS软件得到聚类图(略)。

第四步对全国三十一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也可以把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分四类:第一类是发达地区:广东,;第二类次发达地区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第三类是发展中地区:天津、福建、辽宁、山东;第四类欠发达地区:其他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

三、结论与比较

1.两种方法相互验证,结论相当。在两种计量方法中,第一类发达地区都是广东,其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综合依存度、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排在全国第一,利用外资总额排在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省,因此将其划为第一类也是理所当然。第二类次发达地区都包括上海、北京和江苏;第三类发展中地区都包括福建、辽宁和山东;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第四类欠发达地区。两种方法的结果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综合依存度法把天津列入第二,把浙江列入第三类,而聚类分析法则刚好相反。

2.计量结果显示,聚类分析法相对来说优于综合依存度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浙江省无论是对外贸易总额还是利用外资总额均远远高于天津市,因此聚类分析法将其列入第二类地区更为合理。综合依存度法之所以把天津列入第二而浙江列入第三,是因为尽管天津的外向度指标远低于浙江省,但相对而言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更低于浙江省,所以产生这种不太合理的归类。二是海南和新疆两地区无论对外贸易总额还是利用外资总额都很少,在全国的排名也很后,聚类分析法将其列入第四类地区更为合理。但由于其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更少,致使在综合依存度法中把其列入第三类地区。因此,在考察一个地区的外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时,综合依存度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指标,必须把外向型发展的总体规模考虑进去,结合总体规模来进行测量。由此可见,相对而言,聚类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更为科学,可以说是对综合依存度法的检验和修正。

3.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能够进入前三类的地区只有九个,所占比重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且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全部属于第四类,可见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因此,今后我国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以促进我国经济总体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立平:聚类分析法.北京统计,2000(5)

[2]李练军:江西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及对策.商业研究, 2006(2)

[3]金远: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

上一篇:企业集群自组织自适应效应型组织研究 下一篇: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