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叶烘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时间:2022-05-01 08:33:51

中国散叶烘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摘 要:散叶烘烤是烤烟技术进步的拐点,是烟草节源和增效的基础。近几年,散叶烘烤从改进烤房设施到烤烟工艺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此,扼要总结了散叶烘烤的发展历程,即引进和烘烤阶段、烤烟方式和工艺研究阶段、推广应用阶段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散叶烘烤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散叶烘烤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散叶烘烤;发展历程;装烟方式;烤烟工艺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64

散叶烘烤技术是一项“减工降本、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先进适用技术,对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以及烤烟专业化烘烤进程、促进烟区烟农稳定和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58年,美国成功研制了烤烟新工艺――烟叶堆积烘烤技术,此方式因采用烟夹装烟改变了传统绑竿方式,节约空间随即受到世界各烟草生产国的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后,在美国、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烟草堆积烘烤方式成为烤烟的主流[1]。但烤烟方式并未因此次改变而停滞不前,在不断探索中巴西苏萨格鲁兹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出一种新型密集烟草烤房,并将其命名为LOOSE―LEAF BARN(散叶烤房)。这种烤房在烟草装炕过程中不需编烟挂杆,而是将散烟叶直接堆放在装烟隔板上烘烤,同样卸烟过程也省去解竿程序[2],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我国对烤烟技术重视,密集烘烤逐步从国外引进,散叶烘烤技术也随之发展。目前,散叶烘烤技术在我国西南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尤其是贵州省内更是作为烟叶烘烤的主要项目之一。但前人并未对散叶烘烤的发展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因此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整理,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期为日后散叶烘烤提供理论基础。

1 散叶烘烤的发展历程

挂竿密集烘烤的烟叶暴露出外观质量降低、香气下降、油份减少、浪费能源等诸多问题[3-4]。而且挂竿烘烤的烤房空间利用率较低,而编烟、解烟成本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烘烤存在的缺陷,使得挂竿烘烤方式不能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而散叶烘烤技术因其节能降耗、减少用工、提高烟叶质量等特点脱颖而出。我国的散叶烘烤历时较短,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是关于散叶烘烤的引进及烤房改造的研究(约2001―2009年),中期是关于烤烟方式和工艺的研究(2009―2014年),第3阶段主要是对烘烤技术推广(2013至今)。

1.1 引进及烤房改造阶段

2001年,黑龙江省由巴西引进了散叶烘烤设备,并开始研究散叶烘烤技术。随后,贵州、湖南、湖北等省的烟草公司相继引进了巴西的此套设备。2003年贵州遵义烟草公司成功研制了散叶堆积式烤房,随后各地效仿引用此种烤房,但散叶烤房应用的最大难题是因风压小问题未得到解决,导致出现烘烤期间装烟室内垂直温差较大,烤透率低、黄烟率较少的问题[5]。烤房的性能提高是散叶烤房烘烤的突破口。2013年,贵州省遵义市烟草公司对散叶烘烤的烤房供热设备进行改造,将换热器与炉体分别制造,通过安装、组合形成供热设备。程联雄等[6]对密集烤房进行了2次节能改造,研究节能改造烤房对散叶烘烤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及耗煤量、节煤率及烘烤效益,结果表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都有提高,干烟耗煤量下降,节本增效显著,推广前景可观。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远红外线技术的研究,在散叶烤房上的应用也仅局限于应用了远红外线的涂料[7]。散叶烘烤应用远红外技术与常规燃煤挂竿烤烟方式相比,装烟密度提高2~3倍降低了装卸烟和烘烤环节的用工,可节约劳动成本;避免了煤燃烧后粉尘、硫化物等污染物的产生;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明显提高,品吸质量明显改善[8]。但远红外技术对电依赖性太大,不适合在供电不稳的地区推广。

1.2 烘烤方式和工艺研究阶段

散叶烤房因其自身特点,装炕技术在散叶烘烤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

1.2.1 装烟方式

目前,散叶烘烤的装烟方式主要有3种:散叶插签、散叶堆积装烟和厢式散叶装烟(或者散叶烟筐装烟)。

1.2.2 散叶插签装烟

竹篦子平放在烤房内的装烟支架上,把固定方杆放入两侧墙的固定槽中,用U型固定卡将两根固定方杆的中部卡住,成捆的烟叶轻轻抖散,叶片基部相对理齐;采用叶尖朝上、叶基部朝下的方式装烟;当固定方杆内装满烟叶后,在固定方杆的孔中插入金属插针。此种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其优点:能解决干旱烟叶在烘烤上变黄难、失水难的问题;节约耗煤、耗电、装卸烟用工;改善经济性状和烟叶的内在品质。

1.2.3 散叶堆积装烟

散叶堆积烘烤是指人工直接在烤房内的分风隔板上将烟叶叶基部朝下散叶堆放装烟的烘烤方式。优点是省区装烟解杆工序;装烟量较普通烟高30%,省煤;提高烟叶桔黄烟比例,质量香气足;解决了烟叶挂灰问题,改善烟叶质量[9]。

1.2.4 厢式散叶装烟

又叫散叶烟筐装烟。将成捆的烟叶轻轻抖散,叶片基部相对整齐,基部朝前,叶边朝后的方式整齐的摆在烟筐中。优点是节能减工效果明显;淀粉含量降低,大分子物质降解;烟叶颜色均匀饱和;装烟设备简单,耐用,操作方便[10]。

1.2.5 散叶烘烤的烤烟工艺

随着各项散叶烘烤研究的日益成熟,烤烟工艺作为大环境成熟后的改进项目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烤烟工艺改进主要是不同烤烟品种采集不同部位烟叶对应的烤房装烟密度、烤房温湿度和烘烤时间。

武圣江[11]2012年以毕纳1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温湿度对其烟叶物理和经济性状的比较试验表明,在变黄期干/湿球温度为36℃/32℃、定色后期干/湿球温度50℃/35℃、变黄期干/湿球温度38℃/36℃和定色后期干/湿球温度50℃/37℃下烘烤烟叶的外观质量、均价和产值均较高。谢已书[2]以烤烟品种K326为例认为,散叶密集烘烤定色阶段前期湿球温度34~35℃,主要定色阶段湿球温度35~37℃。而其变黄阶段需烘烤40~50 h烟叶八成黄左右时烟层表面叶片全部倒伏;定色35~45 h叶片完全干燥、主筋开始发软;干筋阶段从55℃逐渐升至65℃的干筋初期烟叶主筋开始出现收缩,当温度升至68℃烘烤10 h左右主筋逐渐收缩变褐之后,在68℃条件下烘烤20~25 h烟叶主筋全部变褐干燥[12]。可见,每一种烤烟品种的烤烟工艺都有所不同,但相互有借鉴价值。

1.3 推广应用阶段

散叶烘烤现阶段在我国西南地区应用较多,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河南等省。其中,贵州最为突出。以贵州遵义为例,该市自2010年始,推广散叶烘烤技术,截至2013年,该市散叶烘烤有效推广面积共计10.96万hm2,投烤烤房达56583座,4a共计收购散叶烘烤烟叶18.64万t,节省用工164.0万个,节约烘烤用煤3.5万t,新增产值44280.0万元,节支19212.8万元,新增税收8855.6万元,新增利润5313.6万元,经济效益极其显著[13]。以此可见,散叶烘烤推广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2 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劳动力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烟草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此状况下只能尽量减少用工环节,提高劳动效率,散叶烘烤减少了编烟、上炕、下炕解竿等用工量大的环节,适应社会的现状,有较广的传播价值。散叶烘烤能省工节能,在提高质量和品质方面效果较明显,但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烤烟优质率仍有提升空间。在散叶烘烤中,以炕次计算有0.1%的烤坏率。究其原因可能是装烟时未严格按照散叶烘烤要求装烟或者烘烤师操作不当[13];在散叶烘烤中,易现少量光滑和僵硬烟叶。究其具体原因尚未知晓,其原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烘烤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烤房向密集的转变,对烤房机理研究相对较少,限制了散叶烘烤的传播和发展。

3 展望

目前在全国倡导节约能源,环保的大前提下,散叶烘烤节能节源是发展的一种趋势。应加强烤房改造,主要是挡风玻璃、楼枕、考房门和分风板的改造,杜绝燃料浪费;塑造专业化烤烟队伍,加强散叶烘烤实际操作培训比例,使每个受训人员准确熟练地掌握散叶烘烤技术,减少实际烘烤中技术纰漏的出现;烤烟要领要科学化。探索出现光滑叶和僵硬叶出现的原因,有效解决光滑和僵硬烟叶现象,提高散叶烘烤叶片的桔黄率和香气比例,完善散叶烘烤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2]谢已书.定色阶段湿度对散叶密集烘烤烟叶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4):37.

[3]詹军,樊军辉,宋朝鹏,等.密集烤房研究进展与展望[J].南方农业学报,2011(11):42.

[4]徐秀红,王林立,王传义,等.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0(6):31.

[5]王学龙,唐启楹,宫长荣,等.散叶烤房系列研究――烘烤性能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11).

[6]程联雄,李喜旺,张之矾,等.节能改造烤房的烘烤效果及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3(Z1):27.

[7]孙光伟,王玉军,陈振国,等.远红外散叶烤房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

[8]王卫峰,陈江华,宋朝鹏,等.密集烤房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5(3).

[9]吴天星.丰都县烤烟散叶堆积式烘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 .

[10]蒋笃忠,胡京华,张芳.烤烟箱式散叶装烟方式的烘烤效果[J].作物研究,2013(6):27.

[11]武圣江,李明,杨秀祥,等.不同温湿度下散叶烘烤烟叶的物理和经济性状[J].贵州农业科学,2014(4):42.

[12]谢已书,姜均,李国彬,等.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初探[J].中国烟草科学,2009(3):30.

[13]韩小斌,温明霞,彭玉龙,等. 遵义市烤烟散叶烘烤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5(3):36.

上一篇: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能力分析与课程体系构... 下一篇:运动前后的饮食摄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