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01 03:52:05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摘要:元认知理论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教学中,既要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又要诱发学生元认知体验,更要掌握元认知策略,从而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科学教学;元认知;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8-01

元认知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元认知”即自我认知,对认知的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可以简单的认为,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具备两大重要功能:①能使学习者明确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干得怎样、进展如何;②使学习者能随时根据自己对认知活动的认知,不断作出调节、改进和完善,使认知活动能有效地向目标接近。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会从已有的知识、策略和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并重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这主要得益于元认知能力的开发。而时下很多教师还未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匮乏,视学生为知识容器,这样对发展学生元认知水平是极其不利的,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要解放学生的学习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状态,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来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1.知己知彼,丰富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在元认知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活动起着理论指导的作用。知己,即读懂自我,包括自己的知识状况、学习动机的状况、学习能力的特点、学习风格,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知彼,即认识的对象和学习方法,包括学习任务的性质、难度大小、数量多少、结构特点,学习任务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当学生缺乏元认知知识时,往往对学习会失去应有的方向,会事倍功半,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初中科学(华师大版)是一门综合性大学科,涵盖原初中物理、化学、动植物、生理卫生、部分天文地理等学科,经过重新编排后,我们发现初一的内容比较基础,以识记为主,而初二第一学期一上来面对的是力学部分内容,那套初一时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到了初二就寸步难行了,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女生在初一时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而到了初二成绩猛然下降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习内容的特点,例如对元素符号的学习方法和对力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元素符号的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而力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力是什么就行了,除此之外还要多观察多思考。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做一些改变,对力的教学应从实际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实现两个飞跃: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照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懂得一定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时必需自己动手、动脑得出正确结论。

新一轮课改至今,教师逐步从单纯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这固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并不单单靠外在的力量来培养,最理想的状态是自己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由此学生对自己的内部条件应该要非常了解的,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这些心理品质是影响能力形成的一个主观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常常给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教师可以在强化自身的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述自己使用元认知策略解决问题、转变对事物的认知态度的事例,从而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某种学习方法的偏爱形成了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在个性上、学习上的特点,在学习上有什么长处和短处,适合采用什么方式方法;也要分析具体的教材内容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应该怎样学习;分析学习的环境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和处理。这样,学生就逐渐积累起关于元认知的知识。某种认知任务是用何种策略更有效 ,如何使用这种策略 ,是认知活动的知识背景。

2.创设情景,诱发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是对已经取得的或即将取得的进展的信息的认同度。元认知体验丰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更强一些。

一般地说,元认知体验特别容易在高度自觉思维的工作和学习中激活,因为在分析学习情境、制定计划、评价学习效果时,都要求高度的情感,这就需要也有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与体验自己的认知活动。在进行参照物的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个情景强化,请一学生上台进行肩并肩走路,一起来研究参照物选择的不同而引起运动状态的不同。从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生活情景出发,有助于学生比较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如何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难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丰富学习经验,并在这种体验中自觉地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又如,在进行电路图的教学时,对“电路的组成片段”是这样组织教学的:教师让两人一组的学生自选器材进行电路连接(学生之前无连接经验),目标是让一小灯泡亮起来,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组(一组无开关,一组有开关)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主动得出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在实际电路中不能缺少。这样的教学无疑让没有开关的组主动体验到自己设计电路的不足,并能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策略,对之后的认知过程会加强监控。

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而且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受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社会文化、个人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老师应尽量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树立公平的教学观念,不能歧视和冷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能偏爱暂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每一类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都要平等对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他们对待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和树立起来,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增强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呈现思维,掌握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控制、监视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只有个体把注意力指向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才会更好地监控、评价和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才可能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自主,提高学习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全面自我调节的学习,元认知策略就是一种对信息加工、自我调节的策略。所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元认知的支持。元认知策略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能力,它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这种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策略,在不同的场合,教师要给学生思维呈现的机会。特别到了初三阶段,一方面由于学生心智渐趋成熟,性情趋向稳重,为了“面子”不愿意表达学习上的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不敢放手让学生说,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一些毫无意义的“对不对”“是不是”作为问题来“启迪”,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要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应多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表达,就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把思考的内容大声地表达出来,以便他人能清晰了解该个体思维活动的具体过程和细节。简单讲,就是边思考边用语言来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该方法旨在把学习者自身对认知过程的控制以言语的形式呈现,使“元认知策略”外化出来,这不仅实现了其言语对自己的元认知活动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和指导学生内在的、难以被观察到的元认知操作过程提供了便利。此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至少有两大好处:首先可以促进表达者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因为要表达就必须要思考并组织语言;其次可促进其他学生调动元认知策略,因为有倾听、有对照就有反思和主动评价自己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策略是持久的、内化的、易迁移的。

众所周知,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表达可能不全面或不成熟,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示范,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促进元认知策略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对学习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同时学会自己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方法,学会获取反馈信息,矫正学习中的错误。

教科文组织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已引起各国的重视,那么作为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要训练元认知,因为元认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便为他们今后的终身教育提供条件。作为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韦薇,元认知策略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08

[2] 黄春红,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途径,《教学月刊》,2007/8

[3] 张笑,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学习策略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上一篇:浅谈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试析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