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4-30 02:59:07

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

【摘 要】结合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有效加强了小型水利共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对策措施

1.小型水利工程基本特点

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工程等级较低,标准和规范性不强;工程比较分散,监督管理难到位;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偏低,质量与安全意识不够,造成工程质量不能保证。而县(市)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要承担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任务,小型水利工程没有明确的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和方法,只是说参照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这就给县(市)级质量监督机构在工作中带了不便,如果生搬硬套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方法,不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和控制,而且会带来小型水利工程造价费用的大幅提高。

2.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是以乡村级为建设业主的且工程造价一般不高,由于这些工程从立项建设到竣工验收直接由乡村级负责管理。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建设单位不主动来要求质量监督,若与质量监督部门签订任务书后认为质量监督就是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和建设管理混淆不清。而多数没有专职技术人员,或派了几名现场管理人员也不敢讲,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干部参与承包工程建设。对被查出来问题而下发的整改通知落实很被动。

(2)施工项目部主要人员未到位工作联系难,施工方案没有针对工程特点结合本企业的技术力量编制,个别施工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未按程序要求处理。

(3)监理单位的从业资格和监理行为有待规范,部分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偏向施工单位,监理的公正性发生严重倾斜。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报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批不严肃,方案实施过程对施工单位的方案执行也疏于监督;对施工中发现施工单位未按方案施工而发生的质量问题未及时签发工程质量整改措施。

(4)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足。

3.主要对策措施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

3.1分级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合理简化程序

一是按照强制性监管的要求,所有水利建设项目都要纳入监管范围。二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省、市、县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范围和职责。三是针对小型水利工程根据建设规模、工程等级、功能、项目实施主体等,明确各方责任,简化程序,制定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①明确参建各方的管理责任。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项目法人质量管理责任,同时加强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监督。一是开工要求办理监督手续或备案,办理手续或备案时重点核查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资质等级和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人员数量是否满足工程要求,是否按按投标承诺兑现。二是开工后,重点检查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单位的保证体系以及勘测设计单位的现场服务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等,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保证各质量管理体系自始至终都要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三是监督工程建设施工、监理、验收等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主要检查有关工程人员和 质量管理人员是否熟悉和掌握该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参建各方是否严格按设计和强制性标准执行。

②简化监督程序。对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手续进行简化,质监手续报批时只需提供质量监督申请书、施工图纸、初步设计方案,省去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人员登记证书和资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划分时,不划定分部工程,直接划为单位工程、单元工程。省去分部工程,简化了资料。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主要参与隐蔽工程和重要部位的质量监督控制,工程实体质量以质量检测为依据。

③简化验收程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小型水利工程验收,因地制宜制定小型水利工程验收细则。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组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现场管理人员)等单位的代表和市(县)水利质监站应派员列席验收会议,验收只要具备以下条件:批复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已按约定完成;工程质量缺陷已按要求处理完毕;工程完工结算已完成;施工现场已经进行清理;需移交项目法人的档案资料已按要求整理完毕;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等,就可以组织验收。合格后填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验收表》。

3.2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实时核验工程质量

针对小型水利工程量多面广的、质监人员数量不足、检测手段和工具单一,监督管理难以到位现状,质量监督机构采用委托有资质、能力强、信誉好的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检(即每个项目至少要进行一次第三方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予以返工。妥善处理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的关系,不要质量与安全没有保证的进度,严格把好验收质量关。

3.3依法监督,建立质量问责制度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为强制性政府管理措施,对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有明确和详细的罚则,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监理、施工单位项目部或项目主要负责人不按招投标承诺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管理能力明显不足;②违犯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或隐患,项目法人发现整改通知书后,仍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③无故拖延工期,迟迟不向项目法人提交完工资料;④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产生较大影响,引发群众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等行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约谈、降低信用等级、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取消投标资格、罚款等措施,增强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法律责任意识,营造质量是水利工程生命线的良好水利建设市场环境。

4.几点启示

①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水利工程开工前,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工程质量监督交底,明确监督工作内容、要求及监督措施,办事制度、监督计划、监督检查的程序和主要内容、质量监督的评定规定等。

②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对不按照合同和招投标承诺兑现,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单位和个人,督促其限期整改,并进行通报;对质量问题严重的,或拒不整改的,由质量监督机构,给相应的单位和个人记不良行为记录,进行处罚,并提请水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信用等级或资格。

③民声水利工程质量,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公共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通过过硬的工作措施,结合小型水利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才能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上一篇: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关于大型地下人防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