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特种野猪肉质量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2-04-30 11:03:14

提高特种野猪肉质量的技术措施

特种野猪是用纯种公野猪与家猪母猪经过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野猪新品种。特种野猪肉介于纯野猪与家猪之间,肉质鲜嫩、野味浓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仅为家猪的50%),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2.5倍,长期食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选种不当、饲料调配不合理、饲养方式不科学、屠宰体重不达标等,会使特种野猪肉品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要想生产出高品质的特种野猪肉,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选种

品种在猪肉品质中起着主要作用,在选种时要重点考虑猪肉的品质(口感和味道)。我国地方品种和野猪杂交培育的特种野猪肉质最好,如北方的莱芜猪和野猪杂交培育的特种野猪,适合生产高档野猪肉,猪肉香而不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还有南方的广东粤东黑猪和野猪杂交培育的特种野猪,猪肉鲜味浓、嫩度好,有很好的市场。用瘦肉型猪和野猪进行杂交,其后代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外形与毛色特别像野猪,但由于猪肉肌间脂肪含量很少,口感差,吃起来不香且有腥臊味,因此,用瘦肉型猪和野猪杂交的后代只能作为特种野猪父母代的父本在生产中使用。

二、合理调配饲料

1. 按照生长规律合理调配饲料 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是个极复杂又有规律的过程,如:小猪长骨,中猪长皮,大猪长肉,肥猪长油(脂肪)。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精料和青粗饲料的比例:小猪阶段(体重15~30千克,下同)按精饲料70%、青粗饲料30%的比例喂养;中猪阶段(30~60千克)按精饲料50%、青粗饲料50%的比例喂养;大猪阶段(60~90千克),精饲料在两个星期内逐渐减少到30%以下,主要以青绿饲料、农副产品及粗饲料为主。催肥阶段(90千克至出栏),催肥阶段为脂肪沉积期,主要饲料是青绿饲料,比例为80%以上。采用这种育肥方法,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加了野猪胴体的瘦肉率,提高了猪肉品质,使肉质口感更好、香味更浓。

2. 抓好肌肉间脂肪沉积期饲养工作 特种野猪体重60~80千克阶段,是肌肉间脂肪沉积时期,饲料以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为主,少喂精料;不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棉籽饼、菜籽饼之类的饲料,而采用优质的大豆粕和花生饼、青绿饲料等。

3. 添加改善野猪肉风味的物质 在特种野猪育肥期体重达60千克以后,在饲料中添加5%的海带粉能明显提高野猪肉的鲜味,还能提高4.8%的瘦肉率,加快增重速度;在猪日粮中添加0.3%~0.6%的腐殖酸钠,膘的厚度比未添加的薄0.35厘米,瘦肉率提高5.62%。在育肥猪体重75~90千克阶段饲喂腐殖酸钠,对抑制野猪体内脂肪的沉积有重要作用,从野猪体重60千克一直喂到出栏效果更好。甜菜碱无毒无害,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能明显降低育肥猪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促进猪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在猪日粮中给每千克饲料添加100毫克,日增重可增加3.5%,胴体瘦肉率提高5.71%,眼肌面积增大9.2%。

三、科学饲养

要保证商品育肥野猪足够的运动量,使整个生长发育期在运动状态下形成,从而降低脂肪的沉积,增强野猪的体质,使野猪肌肉结实,吃起来有嚼头。采用圈养的特种野猪,圈舍应设运动场地,让育肥猪每天得到足够的运动和锻炼。有放牧条件的地方,要将特种野猪放养于不受工业污染的场地,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植物喂养,野猪在拱土觅食中,主食无污染的野草、野菜、野果、树枝树叶、甘薯等。发展圈地饲养,利用荒山,板栗、大枣、核桃等干果园,还有速生林场养野猪,让野猪回归自然,恢复野生状态,增强免疫力,降低成本,改善猪肉品质。

四、延长出栏时间

对家猪饲养来讲,育肥猪生长高峰结束后就要适时出栏,以提高饲料利用率。而特种野猪的饲养则不然,在生长高峰期结束后,仍然要继续饲养1~2个月,以使野猪肉口感更好、风味更浓。最理想的出栏月龄为11个月、体重为90~110千克,最低保证10个月出栏,体重不低于80千克(南方品种可在60~80千克之间)。只有达到一定的生长周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特种野猪肉的品质和风味。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业技术高级中学 邮编:063306)

上一篇:神奇水草使污水变清 下一篇:小龙虾池塘养殖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