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课堂上彰显学生的生命亮色

时间:2022-04-30 10:16:41

在社会课堂上彰显学生的生命亮色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张扬个性,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乐园。本文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阐述了构建生命化和谐课堂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生命化课堂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的生命生长过程。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精神生活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课堂教学环境这三要素的密切关系后,我们就可以克服片面地研究教学过程,忽略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弊端,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坚定地树立以学生这个主体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并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富有生命的立体过程。

一、营造和谐氛围,构建生命化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教学环境,即让师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地成长发展。学生不只是一个肌体,而是一个充满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理想的生命体。让课堂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充满生机的环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听众,作为一个经常和重要的因素,他所做的除了要为学生的活动尽可能提供适宜的对象、条件与方式,更要不断地去唤醒、激励和鼓舞,而不是教训、命令和控制。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强调“所有成员之间互通、传递信息”融洽的平等关系。在这个场所里,在交流甚至争吵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知的国内外新闻、大千世界的变化、生活的感受、心灵的沉闷等尽情的与所有成员分享,获得共识,获得理解,获得自己理性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生命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在学校里,如果学生不想、不能、甚至不敢和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二、密切联系现实,建构生命化的教学内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勾勒出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勾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本课程力图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新课程选择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新教材《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从而建构生命化的教学内容。如教学《气象万千》部分的“季风”知识,既是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它是理解中国和世界很多地区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关键。如果教学中按照什么是季风中国的季风气候季风对降水的影响这一思维定势去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也只是一味地把这一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基点,逐步深化,这样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可以这样设计:(1)我们生活的地区什么时候多雨,什么时候比较干燥?(2)夏季、冬季的风分别从哪个方向吹过来?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季风的概念,并且帮助学生总结夏季风与冬季风的不同。再指出夏季风从海上吹来,带来降水,冬季风从北方陆地吹来,使气温降低,降水很少。由此,还可拓展到本地的农作物的种植,与洪涝灾害等。这样,既能成功解决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又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还可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老先生强调:“要研究社会史,应该从当前亲身所处的现实社会着手,历史传统本是以往社会的记录,当前社会则是此下历史的张本。历史中所有是既往的社会,社会上所有则是眼前的历史,此两者本应联系合一来看……社会就是历史进程的当前归宿,社会是一部眼前的新历史。”因此,“社会”与“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领域,一方面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活动也在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学习《历史与社会》要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当看重的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所特有的垂训、借鉴功能,学习《历史与社会》是为了了解过去,为了把握将来。如果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盎然。这样既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例如探究《丝绸之路》,在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后,接着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今天,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丝绸之路。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呢?

学生1:旅游价值,因为沿途有很多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可以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旅游。

(师适时出示“新闻链接”材料:我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近年联手开发丝绸之路旅游。计划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精品旅游线路。)

学生2:历史文化价值,显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师:你们说的很好,这就是永远的丝绸之路!

谈古论今,历史联系现实,以史为鉴是学史的目的。让课堂回归生活,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彰显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见,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家园。关注生命世界,拓展精神生活空间,让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谛,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

三、开展活动教学,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教与学作为一种活动,教与学的形式都要多样化,以建构多姿多彩的生命课堂。如果说精心设计的教案是画好的树干,那么开展好的活动就是为树干添枝加叶,这样一棵大树就会枝叶茂盛,充满生机。课堂教学除了教师提问、传授知识、指导自学、知识归纳,学生听讲、作答、自学、练习等常规活动外,还应组织更多的更有趣味的活动,如知识抢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我为大家当导游、假如我是……请看《传统城市的新气象》的教学片段:

【新课导入】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清明上河图》,仿佛使我们回到了北宋时期,感受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下面我们请四个组的同学为这幅画或者配上文字,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形式不限,但是无论是故事,还是小品,都要能够反映出北宋这段历史时期的特色。请四个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准备的成果。

【评析】

创设历史场景,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回顾历史,很有历史韵味。提供丰富的史料,使学生感知、体会有关历史现象。

【评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小品、解说、说书,朗诵宋词的形式来展示所学的新知识,这使笔者感到很意外,学生能把知识发挥到如此精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当学生的主人,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精彩。寓学于乐,将知识内化,展现了宋代社会宏大的历史生活画面,了解当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教学重点难点在学生活动中得到突破,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宋元时期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格局的变化和城市商业、市民生活的繁荣。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在传统城市出现了新的气象,以北宋都城汴梁市井街道的繁华景象为典型。商业的繁荣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和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当然,课堂活动也要讲究“变化”,学会多“变脸”。一个活动可以是多个内容,同样形式的活动可以寻找不同的组织方式、不同的切入点。活动的安排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活动的安排,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考虑到传授知识的需要、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需要,不要为了活动而安排活动,出现重形式而不重实效的弊病。

四、重视动态生成,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心灵对接、意见交换、思维碰撞、合作探讨,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生成价值。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纬线经纬度,笔者通过设计实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师:同学们,请在发给你们的格子纸上标明你的座位的位置。

(学生很快就在图上标出了自己排与号的位置。笔者叫了几个学生报告结果,发现学生在定位时,排数正确,但算号数时有的从左开始,有的从右开始。对于这点,笔者没有简单判断谁对谁错,而是交代学生在实际生活有个约定俗成,如电影票上的座位。)

师:在教室和电影院里,我们可以根据纵向的排和横向的号来定位。受此启示,谁能想出在地球上确定位置的方法?

【分组讨论】

学生们有的皱着眉头在思考,有些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但没有结果,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笔者提示:“大家把格子纸环绕在地球仪的中间,注意排与号的变化。现在,谁能想出在地球上的定位方法?”

这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仿照电影票上的排与号,在地球上建立类似的数据来定位。这就是经纬线经纬度。”

这位同学刚说完,随即有个学生高高举起手。笔者看时间不够,本不想让他说,但一看后面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笔者只好让他说。

“老师,我们在船上怎么知道经纬度?”

这个问题是笔者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恰好用来强化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位作用。于是笔者改变了既定的教学设计,顺便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并要求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现成结果的教学,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脑中不规范的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并从中感到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预设,但生成对应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而活生生的人,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会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资源,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

总之,生命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置身其中的老师、学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在这里,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教学在生命平衡的发展中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志雄. 关于“生命课堂”的构建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2] 翟永丽. 去除课堂娱乐化 重构“生命课堂”[J]. 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3] 董慧蕴. 争做智慧教师 构建生命课堂[J]. 教师,2013,(18).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中学)

上一篇: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 下一篇:周国平,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