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模糊语言分析

时间:2022-04-30 06:06:40

交际中模糊语言分析

摘 要: 模糊语言已在模糊心理学、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给人们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的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模糊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几点基本原则。

关键词: 模糊语言 交际 原则

一、引言

客观事物边界的不明晰性,人类语言的概括性,人们使用语言的不一致性、松散性语境的变化性,以及人们对客观实体缺乏清楚的认识等都可能产生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的研究起源于1965年,查德(L,.A.Zadeh)受模糊语言的启发,创立了模糊集合论,后来他的理论被语言学家发展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在中国最早研究模糊语的代表是伍铁平先生。语言的模糊性在给交际带来障碍的同时也给语言增添了不少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模糊性也是语言弹性的表现之一,因此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进行交际不但不会阻碍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反而会融洽人们的社会交往。模糊语的表达具有简洁性、概括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能提高表意的“准确性”,而且能使表达委婉含蓄、谦虚礼貌,给听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模糊并不是绝对的坏的,不仅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时还是语言美的标志之一,是语言艺术的特征之一”(伍铁平,2000)。模糊语在人们的生活交流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的频繁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模糊语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有所了解。

二、语言的模糊性及模糊语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对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定性而造成的,如表示时间的“早晨”、“上午”、“傍晚”、“过去”、“现在”等,表示年龄的“老年”、“中年”、“青年”、“幼年”等,表示性质状态的“高”、“胖”等都具有模糊性。客观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往往很难划出一个明确的界限,反映在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就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所谓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于模糊词或模糊词组所引起的,表示概念的内涵、外延难以明确确定或精确确定的语言。在生活中,当人们无法具体确定或精确确定思维对象范围的大小,或者虽可加以确定而语言表达不一定要求具体确定或精确确定时,语言就带有模糊色彩。形容词、概数词、程度副词和一部分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属于模糊词,受形容词、程度副词修饰或限制而组成的词组,就是模糊词组。此外,有些修辞格,像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双关、反语、象征等,之所以能适应特定的情境,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都具有模糊色彩。

三、模糊语言出现之原因

人们在日常交际之中离不开模糊语。模糊性是人类运用语言、把握语言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模糊语是一种必然的语言现象。吴世雄认为:“语言符号的模糊性来源于事物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来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模糊性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基本属性。”事物的纷繁复杂的内在性和客观世界所存在的许多模糊事物,也就是客体本身性质或状态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再加上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使用来描绘这些客观事物的词语自然带上模糊性的特征。正如石安石所概括的造成语义模糊的因素:其一是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和离散性与许多事物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其二是因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

物质客观存在方式――时空的模糊界限也是引发语言模糊性的另一个原因。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客观存在方式,本身具有伸缩性和延展性,它们的划界很难精确地定位,在语言的运用中会出现一些外延具有模糊性的词语。再加上主体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我们所赖以存在世界的无限广阔性,存在的事物数不胜数,再者客观世界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时刻都在运动变化中,事物诞生、发展、更新、灭亡是一个不变的规律,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们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做到对事物的完全认识和了解,因此在不能完全透彻地把握事物之前,有时人们不得不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总之,糊词语在人们现实生活中之所以被广泛地使用,有事物本身的客观原因,也有人类认识局限性的主观原因。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模糊语在给人们的交流产生障碍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这就看我们能否很好地洞察语境,并且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四、模糊语的功能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模糊语在承载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模糊语功能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语义学不但研究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时所想表达的意思,如“恭喜你!”他是真的道喜,还是挖苦嘲讽,甚至是泄愤,而且研究听话人怎样在说话人提供的有限话语基础上,根据上卜文及具体语境作出进一步的推论,最终领会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对模糊语的功能可以作以下几点概括。

(一)模糊语给语言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从语言的大系统关系来看,语言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内部纷繁复杂,因为其清晰而使得人们的交际有的可能。但同时语言的模糊性使得它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神奇力量,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很多方便,使得人们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词汇表达更多的信息含量。也就是模糊语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同时增添了使用效果的色彩度,从而使语言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模糊语言使得交际更加完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认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看,模糊语是人们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服务于人们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能使交际趋于完善,表达更加合理、多样化。

1.模糊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准确传递信息。这要归功于语境为人们理解所获得的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具有朦胧之感的模糊语面前,语境能使模糊语的语义内涵清晰化。如愁,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人类情绪,人们往往把它作为一种意象进行描述,然而精确的语言不能把无形之愁绪完全、清晰、准确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即使做到也不具美感,模糊语却能挥洒自如。

2模糊语能使表达具有灵活性。由于思想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在很难用语言非常清晰地说明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用语言的模糊性这一特征,从而使得意思更加深刻。

(三)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文学作品中,典刑人物的刻画不但要表现外在的“形”,而且要展示内在的“神”,要形神兼备,这种“神”要借助于模糊词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文学再创造过程中,读者可以任意驰骋于想象的空间,在美的享受中领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四)在日常的交际中,模糊语言可以使表达更加含箫、委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为表达太直接所造成的尴尬场面和紧张气氛,达到礼貌的效果,最终使得人们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五、在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大量使用模糊语言,它为大家带来了交流上的方便,但有人滥用,混淆不清。为了使语言更加恰当、得体,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模糊语是语言具有的一种特性,人们在利用其服务于交流时,给交流本身带来了一些麻烦,这就是它的掩饰功能。正是由于这种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喜欢用它。但是一些人却不实事求是,成了一种忽悠。突出表现在一些广告词与促销口号上。比如,“买一送一”。“买一”,这个“一”是指一件商品;“送一”,按照常理理解也就是送同样一件商品,但是往往不是如此,而是送一件价值小的礼品。这种促销正是利用了模糊词吸引顾客。作为商业手段这无可厚非,但是人和人交际就不可以如此。即使是使用模糊语言,也要让听话者一听就明白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而不是忽悠听话者。掩饰并非等于忽悠,这样才能真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实事求是可以视为模糊语言使用的第一原则,一旦失去了实事求是,模糊词就毫无意义,而成为破坏交际的恶首。

(二)适当场合。模糊语言很多时候都是说话者习惯地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出来。模糊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一定要注意使用场合,不然会贻笑大方。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情侣中是比较普遍的,一些含蓄甚至难以启齿的语句,可以借助模糊词很好地传达。这些词都是属于两人之间的默契而产生的,因此不宜在公开的场合使用。情侣中的这种模糊词,只是一个特殊例子而已,生活交际中还有很多模糊词的使用要注意场合,与场合吻合,以既符合语境,又使讲话得体。可以简单地认为,模糊语言要能照顾到大多数的听话者能够接受,而不至于造成不安。每一个场合都有每一个场合的特殊情况,在一个场合可以说的词,到了另外一个场合或许就不可以说了。

(三)因人而异。每个人因为个体情况的不同,对事物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模糊语言的使用要因人而异。模糊语言词中很多是比较专业的专属领域用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它所代表的词意,只有属于这个特定领域的人才能准确地获知专业模糊词传递的特有信息,对于这类词的说法,如果对本专业的可以用专业的说法,如果不是本专业的,则应该用通俗一点的说法,而不宜模糊,否则会令人一知半解。另外由于文化背景、年龄、性别、民族等不同,很多模糊词也应该注意使用的对象是否可以接受和理解。比如年轻人经常讲的“酷”字,就不好对一个乡下老爷爷讲。这不仅在年龄上有差别,而且在地域文化上有区别,老爷爷不能理解其中意思。因此模糊语的应用,因人而异很重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重,如果在一般人面前生搬硬套一些专业的模糊词,难免令人对说话者产生炫耀之嫌。这一点可以套用一句话进行很好的说明:“见什么人讲什么话。”

以上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应时刻注意的间题,这样才能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诸如模糊词的语气、使用的频率等都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加以揣摩的因素。

六、结语

作为自然语言之一的模糊语言已在模糊心理学、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就交际而言,如果人能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进行交流,不但不会阻碍人们之间的交流,反而会融洽人们的社会交往。因为它不但能提高表意的“准确性”,而且能使表达委婉含蓄、谦虚礼貌,给听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正如伍铁平(2000)所说:“模糊并不是绝对的坏的,不仅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时还是语言美的标志之一,是语言艺术的特征之一。”总之,模糊语不但为语言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使得语言更加完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且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表达更加含蓄、委婉,为人们之间的顺利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减少模糊语对交流的负面效应,确保语言运用得恰当、得体,正如上文所述,实事求是、适当场合、因人而异等这些基本的原则应该遵从,只有这样才能让模糊语达到最大的效度。

参考文献:

[1]Joanna Channel.Vague Language[M].Oxford: Oxford L University Press, 1994.

[2]白海瑜.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4.

[3]陈意德.论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修辞[J].湘潭人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4]苗东升.模糊学导引[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7.

[5]石安石.语义研究[M].北京:人学语文出版社,1994:91-93.

[6]吴棠棣.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7]吴世雄,陈维振.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述评[J]. 建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8]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杨延龙,季建芬.论英语中模糊语义的语用价值[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

[10]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1-21.

[11]张潜.修辞语法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马修 . 阿诺德文化思想研究 下一篇:从价值观视阈探讨梁启超翻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