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的语言模糊性分析

时间:2022-07-01 08:49:48

言语交际中的语言模糊性分析

【摘 要】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也是跨语言学、模糊数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和哲学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诚如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一样,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模糊语言。本文通过对日常交际中使用的模糊语言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语用价值。

【关键词】模糊性;模糊语言;言语交际

人们意识到语言的模糊性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例如,老子《道德经》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易经》的“无极而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这里的“道、名、天、地、阴、阳、性、无极、太极”等都是相当模糊的概念,这三部经典对其所作阐释也是相当模糊的,然而却是极富哲理发人深思的。

关于模糊一词的词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不分明,不清楚;二、混淆。模糊(fuzzy)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其实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定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日常交际或文学用语中,较多的使用模糊语言。言语交际的实践告诉我们,人们的交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用过程,受到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制约。在一些不愿、不必或不能使用精确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如果一味追求用定量或定性的词句来表达,往往满足不了交际的需要,有时甚至会使语言枯燥、生硬,影响交际的实现。那么,何时要精确,何时又要模糊,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尺度,制定一种标准,什么样的精确超出必要,什么样的模糊可以容忍呢。“合作原则”能够承担此任。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具体说,“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着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一、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的模糊形式语言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性,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这里所说的语言的模糊性就是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人工语言例如机器语言、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不具备模糊性。“自然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语言的范畴和现象,语言的形式和规则等本身,在不少得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蔡富有《语言学的模糊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语言研究》)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不仅存在于语义之中,而且存在于语音、语法,也存在于人类语言活动之中,语用之中。换言之,整个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都具有模糊性。来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这块面太硬啦!”到底怎么个硬法,“硬钢”挺硬,硬玉、硬水、硬橡皮、硬面儿饽饽,都硬。可是硬跟硬还不一样。可见光说“硬”是不精确的,不精确就是语言的模糊性。要精确也行,矿物学家就用“摩斯硬度标”来表示矿物的硬度,但是咱们平常用不着它.此外像“好”“坏”“美”“丑”“有风度”“上岁数”都是模糊性的。咱们平时说话离不开语言的模糊性。沙夫说:“完全消除语词的模糊性,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贫乏得多。”

二、语言模糊性的语用价值

1.模糊语言可以增加文学语言的生动性

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模糊语言可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使文学作品富有强大的生命力,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奔驰。”这是陆定一在《老山界》一文对山野寂静的夜晚的描写,用了两对相反意义的形容词和两个比喻句,这种模糊的写法,恰恰写出了寂静山野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声音,使读者有个确切的想象。又如:战国时人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邻家女时写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女子究竟有多高、肤色究竟如何、到底有多美,这一切从语言文字上无从得知,只留下人们无尽的遐想。

2.模糊语言可以增加交际的有效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归根结底是为交际服务的。在交际中,交际双方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所以说话者要尽可能地使听话者最大限度的理解他的意思,而听话者也要用心捕捉对方话语中的重要信息,同时要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常识去填补语义空白,以了解对方的话语含义,并做出反应。

例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是1972年总理在欢迎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祝酒词。在这时十分成功的运用了模糊的语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意不给点破,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外交的礼仪,有礼有节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大方,得体,若改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则整个宴会的气氛就会被破坏。

3.模糊语言可增强话语的风趣、幽默和礼貌性

际中恰当的使用模糊语言是为了把话语说得更加委婉和礼貌。上面所提到的美国哲学家Grice的会话应遵守的“合作原则”,在许多场合我们并没有遵守,甚至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这一条或那一条原则。究其原因,这是说话人为适应环境,尊重对方而采取的一种礼貌策略。生活中,我们常被别人问及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或不愿正面回答的问题,此时,如果遵守“合作原则”,做出真实、全面的回答,实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可是要是不回答,又会有损对方的面子,伤害双方的感情,所以人们在这种时候常常使用模糊语言以增强话语的幽默及礼貌性。例如:一个青年和其未婚妻及未来的岳母泛舟湖上,老人突然发问:“要是我和女儿同时落入水中,你会先救哪一个?”这个青年机智地回答:“我将救起未来的母亲。”母女俩起初一愣,然后会心的开怀笑了起来。像这种“两难”的发问回答不好,场面会很尴尬。用模糊语言轻松回答,皆大欢喜。

三、形成中的模糊语言学及其发展前景

认识模糊语言现象的客观性,有意识地运用模糊语言,并非为了把自然语言都变成模糊概念,而是为了把对语言的认识开拓到人们所忽视和没有给与正确认识的领域。研究和探讨语言模糊现象,是语言学研究深入发展的表现,是一件颇有价值的事情。

然而,迄今为止,模糊语言学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对模糊词语的研究,还停留在模糊语义和模糊修辞的研究阶段,对语音、语法的模糊性,以及对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的研究涉及不多不深,而对模糊语言学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的研究,更是薄弱。换言之,模糊语言学处于形成期或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显然加强这方面研究,应是模糊语言学的发展方向,甚至是主攻方向。模糊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完全取决于这方面的重大性进展和根本性突破。

【参考文献】

[1]石安石.模糊语义及其模糊度[J].中国语文,1988(1).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周树江.论模糊语言本质及其语用效果[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05).

上一篇:浅析动画短片《篮心》之线条运用 下一篇:简论贵州黔剧的源流、发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