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价

时间:2022-04-29 06:39:5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价

摘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问题,而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否合理则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目前,对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评价还需深入探讨,本文将从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现存问题、国外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希望对创业教育工作有所推动。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一定会增强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意识,也能够促进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 课程体系 评价

一、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课程体系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创业课程体系的评价目的是通过监控创业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达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创业课程的开展,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高职学生,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知识传授、创业实践活动锻炼以及创业品质的个性化培育,使大学生能自谋职业,并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成为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针对有强烈创业动机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培育优秀的创业品质,使其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一是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缺失。目前,我国创业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体系相比,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创业课程体系,只采取公共选修的形式,选用一种或几种教材,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的目的,而不是系统地培养创业人才。在这种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创业课程评价体系自然缺失。

二是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尚不成熟。现有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大多是有几种简单的评价方法构成。有的院校单纯以创业成功率来评价创业课程体系的成功与否,有的院校以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具体采用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等。

三、国外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更好地评估大学的创业教育项目,威斯帕提出了进行评价的七个因素: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

通过分析国外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文献发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指标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种: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离散指标和系统化指标。短期指标主要衡量实施创业教育后,短期所呈现的效果。包括: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但是,创业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全部在短期内表现出来,因此,引发了人们对于长期指标的思考。包括: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绩效、进入高层管理的人数等等,这些指标的测量都必须长期跟踪。主观指标一般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创业兴趣、创业意向、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客观指标往往测量创业课程体系对于受教育者的长期影响,创业企业的财务业绩、创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等等。但是这些指标单独的测试往往是离散的,系统的指标和离散的指标结合起来,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结合起来,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才更有借鉴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意识,也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三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和“三阶段”能力递进的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按照创业教育培养范围不同和个体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三阶段创业教育模式:第一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一般教育;第二阶段,面向部分学生提高自我开创事业能力的专门教育;第三阶段,面向少数学生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特定教育。由此对应的“三阶段”能力递进的创业课程体系就应该是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二)高职院校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构建原则。一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绝对不是一个维度的考核,而是多角度的一个测量。既要测量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又要测量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绩效、进入高层管理的人数等。既要测量创业业绩,也要测量创业过程。

二是系统化。评价指标尽管呈现多元化态势,但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测量各个指标所用的权重也应该是不同的。

2、构建模块。创业课程体系的评价不应该是一个标准,针对不同的模块应采用不同的测量标准。因此,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模块:一是创业理论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二是创业实训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三是创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模块。在创业理论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中,创业兴趣、创业信心、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知识是主要的测量指标。在创业实训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中,创业技能是主要测量指标。在创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模块中,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绩效、进入高层管理的人数是主要测量指标。

五、结论

目前,虽然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是为时尚早。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随着国家对创业教育的加倍关注,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创业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就会成为高职院校增加自身竞争力的重大砝码。

参考文献:

[1]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2]曾爱平.高职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作者简介:宋红霞(1974―),女,黑龙江东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业教育。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I201202446。

上一篇: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试论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