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简析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

时间:2022-04-29 05:23:21

从传播学角度简析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小说改编剧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各种题材的网络小说被陆续改编为影视作品,为影视剧创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由于改编体裁的特殊性,网络小说在被改编之前就拥有较高的人气,这给改编剧的制作方既带来了较高的市场预期,又带来了怎样迎合网络小说读者的难题。目前,传媒学界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未有系统全面的成果。本文将从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现状、热播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传播学;网络小说;改编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109-02

一、中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现状

1998年3月,中国台湾的蔡智恒以“痞子蔡”的网名在网络上开始连载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2000年,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上映,拉开了中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序幕。2004年,该小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同一时期,由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的电影《蓝宇》在2001年上映,并陆续获得多个大奖。然而这并未带动起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热潮,之后,由于广电总局的把关、剧本改编的水准不一、制作团队的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演员的演技问题等,网络小说的高人气和改编影视剧的差口碑对比明显,网络小说改编剧之路可谓走得十分艰辛。

近年来,随着我国影视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好剧本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以及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应运而生,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网络小说,这些都为网络小说改编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8年,诸多高人气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如《蜗居》、《来不及说我爱你》、《和空姐一起的日子》、《美人心计》等作品,其中不乏高收视率与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电视剧。随后,《步步惊心》、《千山暮雪》、《后宫甄嬛传》等网络小说改编剧在全国掀起一阵收视狂潮,网络点击率也居高不下,成为当时的各大热点话题,甚至受到海外电视台的青睐,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潮势不可挡。

二、从传播学角度简析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

1.网络充当“意见领袖”。随着文学网站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网络。优秀的网络们在网站上发表的作品,拥有超高的点击量,得到大量小说迷的认可,并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团。在一部作品完结后,粉丝们还会继续期待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人气网络便成了小说迷的偶像。粉丝们不再局限于仅仅在文学网站关注他们的作品,还强烈支持网络出席各种商业活动,并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关注他们。可以说,知名网络的言行完全能够影响粉丝们的生活。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网络在传播过程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即“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1]”不可否认,影视公司在购买网络小说的改编权时,非常看重网络的号召力和网络作品的影响力。网络的忠实粉丝会因为喜爱一部网络小说而期待改编后的影视剧。大多数网络十分乐见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有的网络甚至亲自动手参与剧本的改编工作。网络的关注与支持也引导着他们的粉丝时刻关注改编作品的最新动态,因此,改编剧尚未制作完成,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度,较好的完成了前期宣传工作。网络在这样的二级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不容忽视。

2.热心粉丝的“使用与满足”。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巨大影响之一,便是改变了传播的单向性。虽然之前传统的传播过程中也有信息反馈的环节,但信息的传者始终享有信息特权。网络传播的互动化特征让受众与传者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更加平等,甚至出现受众的舆论威慑传者的言行等现象。

在网络小说的连载过程中亦是如此,粉丝们会时刻关心小说更新与否,并通过留言与作者进行沟通,不断催促作者更新,或者说催促作者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写作。网络也会根据粉丝们的留言,采用其中非常好的提议。这样一来,网络小说对热心粉丝来说就不仅仅是一部他人的作品,而是有着自己想法、符合自己心意,是自己可以参与的一个故事。

这种现象符合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的参与需求得到了满足。同理,这种现象也在网络小说改编剧过程中出现了。一般影视制作公司都会利用网络和网络小说的人气,在网络平台上筛选作品,而热心粉丝们的选择便成了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投票,努力让自己喜爱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努力让自己喜欢的演员扮演主人公,努力让自己关注的东西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也是众多改编作品未播先火的原因之一。

3.影视公司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媒介报道的越多,受众们关注的也就越多。在影视剧宣传过程中,影视公司的“议程设置”便是其传播宣传策略。

以2013年上映的热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除了原著网络小说拥有庞大的粉丝群、著名演员赵薇首次执导、众多人气演员的加盟等因素外,该电影的高票房离不开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

从电影选角、开拍到杀青、后期制作,各种营销手段纷纷上场。从开机会到“《致青春》答辩会”,再到召开以“青春同学会”为主题的会,可谓整个拍摄发行流程都记录在媒体的闪光灯下,频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让人们“不得不”留意到这部电影。

同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的可保存、可搜索等特点又为话题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技术可能。因此在网络传播中,博客文章、论坛讨论表面上看来只是个人化的情绪和观点表露,但如果通过增加相关文章和帖子的数量、透露网民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以增加点击率和回复量来进行系统的议程设置,借助群体的力量保持话题热度的持续性,则可以起到比直接新闻宣传更好的议程设置效果。[2]”

《致青春》的宣传亦不例外。除了《致青春》的官方微博记录了电影筹拍、开机等全过程,导演赵薇、主演赵又廷和韩庚等人,以及他们的圈中的诸多好友在电影上映前纷纷发表微博或者转发相关微博,不断为电影预热。电影上映后,制作团队也邀请大量影评专家写影评,继续为影片造势……该电影的宣传可谓是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

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实质上都是制作公司在为观众们进行“议程设置”。

4.群体传播与“娱乐至死”。在众多网络小说改编剧中,不乏优秀作品,也不乏“雷死人不偿命”的作品。有趣的是,一些电视剧“越雷越火”,收视率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究其原因,当今社会的“娱乐至上”原则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从传播学角度看来,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曾提出“娱乐至死”这一警世危言。他曾在著作《娱乐至死》的前言中提到“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3]。并明确表达了后者可能成为现实。

当前社会就面临着“娱乐至死”的危机,人们似乎越来越不在乎电视剧质量如何,更关注的是演员是否亮眼,剧集有没有可以供人娱乐、让人吐槽的内容,一些网络小数改编剧便符合了受众的娱乐心理。虽然招来骂声一片,却也同时提高了该剧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现代社会,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娱乐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一些负面角色以其新奇和另类的表现,正契合了市场化过程中大众的这种娱乐心理需求,从而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欣赏’和‘围观’。[4]”

与此同时,身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若不与群体“抱团”,就可能会被孤立,缺乏存在感。这就导致当周围都在议论某部电视剧怎样雷人、不好看时,没有看过的人也会选择去看,目的是能够与周围的人拥有共同话题。这样,网络小说改编剧能够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议论,越骂越火。

三、中国网络小说改编剧面临的问题

1.改编体裁严重受限。目前改编剧选择的网络小说体裁一般是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和古代宫廷剧等,而关于网络小说中一直很受追捧的玄幻剧很难被改编。以《鬼吹灯》为例,该小说的影视版权多年前就被高价购买。“这部号称‘中国首部惊悚探险大片’曾宣布由著名导演杜琪峰执导,但是至今杳无音讯。有消息称拍摄因受经济危机影响而搁浅,但是其主要原因还是该片涉及太多神怪玄学内容,题材相对敏感难以在电影局立项。[5]”

2.部分影视剧制作水平偏低。纵观目前的网络小说改编剧,其中不乏制作精致的优秀影视剧,但仍有不少影视剧制作比较粗糙,水准较低。

网络小说和影视剧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将小说语言巧妙地转化为视听说形象是一个十分有难度的工作。网络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情节设置也往往超越现实,富有想象力,给影视剧的表现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条件限制。这就要求改编方聘用专业编剧,花时间用心去改编网络小说,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粗糙地“赶工”后便进行拍摄。

同时,后期剪辑工作是影视剧包装的重要一环。不能为了节省经济成本而降低视觉欣赏效果。比如《步步惊心》中,若曦和四爷在荷叶中泛舟,本应是十分温馨浪漫的情节,而电视剧呈现出劣质的PS特效,让整个场景看起来十分空洞、虚假,意境全无,让整部剧集大大减分。

3.部分演员演技受质疑。由于改编体裁多为言情剧,很多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均为帅哥美女,这让导演在选角时首先考虑的是青春靓丽的偶像们。偶像演员在外形上可以与小说主人公形象相媲美,而他们往往由于年轻、阅历少、演技青涩,难以驾驭主人公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这也影响了改编剧的水平,让观众们难免失望。

四、结 语

中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热播与网络、网络小说粉丝、以及制作方的努力都息息相关。随着影视剧市场的发展和文学网站平台的继续完善,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前景广阔。面对当前改编剧体裁受限、制作水准较低、演技受质疑等问题,网络和改编制作方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余力.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传播策略探析——以《美人心计》为例[J].媒体时代,2011(4).

[3]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薛国林.“越骂越红”幕后流程揭秘[J].人民论坛(上旬刊),2011(7).

[5] 董昆.网络小说的荧屏经济账[N].北京商报,2011-03-14.

上一篇:浅议微博时代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新发展 下一篇:中国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期的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