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研究

时间:2022-04-29 11:12:35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在中国大地上迅速蔓延。互连网将会带来一场新的全球性革命,它将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社会制度、不分地理远近,深刻地影响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然影响到会计领域,推动会计工作最终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汁工作提出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internet的普及使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实现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势在必行。

一、实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特点

(一)原始会计数据搜集分散化,数据处理和财务管理集中化

作为会计数据处理加工的对象,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例如发票、支票、收付款凭证等在传统会计系统环境下,均在财务部门统一填写、审核、入帐,为了留下审计线索,各种原始凭证有时不得不一式多联在流经的各个部门或有关责任人那儿进行保管留档。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企业与社会、企业内部各部门(环节)之间的各种原始凭证将从书面的变成电子的,原始凭证的传递将从手工的或磁盘的方式变成网络的方式,财务信息系统不再需要集中在财务部门搜集原始凭证,而完全可以分散在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企业员工、企业内部其它部门、企业下属分支机构等。通过intemet和intemet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节省了原始数据搜集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原始数据能够快速和准确的搜索,使得财务管理及数据处理的集中化得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可使企业每个分支机构变成一个报账单位,而所有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到帐簿报表的生成等工作,完全可以集中在集团总部进行,这样,不仅实现了数据处理的集中化,降低了会计数据处理成本,而且可以集中管理所有的资金信息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实力。

(二)财务人员工作方式网络化

没有电脑的时代,财务工作方式是手工财务,80年代起应用PC机和局域网后,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是“桌面财务”,21世纪将会迈入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网络财务”。

网络财务将彻底改变旧的空间、时间、效率等观念。在空间上,网络财务不仅关注企业内部,将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外部;在时间上,网络财务不仅关注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对未来的预测;在效率上,网络财务不仅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为目标,将更加关注以提高财务信息效用为目标。

二、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必要性探讨

(一)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

会计电算化是只指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提供会计数据和信息,参与经济预测、决策管理的现代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而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从电子计算机的角度来说,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微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进而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信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我们步入信息高速公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际市场已经形成。

(二)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动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特别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为现代企业后,政府对企业只需进行必要的监控,而政府对企业的监控主要集中在对财务的监控上,以达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目标,而财务监控工作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包括对企业月报、季报及年报的审核和监督。由于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时,包括企业内部的报账、下属公司向公司上级汇报财务状况以及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发生财务往来关系时,各种凭证都需要财务人员手工操作,而现有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单机系统还不能实现异地财务核算,这无疑加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随着高校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后,它将从时间、空间上改变传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方式和质量,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推动整个企业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三、高职院校实施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施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首先必须进行网络处理模型的选择,即采取什么样的网络连接体系进行会计信息处理。会计电算化网络处理模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会计电算化成本、资源利用率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存在问题分析

1、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问题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得以传递,数字信息代替了会计信息,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财务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确保会计信息在传递中不失完整性与真实性,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会计信息输入的管理。在网络环境下,大量不相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一旦有缺乏严格控制检验的会计数据输入到了网络系中,就很难查明原因,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由人工录入的会计数据都应有可靠保证措施;网络数据库接受的数据应有校验措施;存放与传输中的数据都应进行加密;除此以外,都要保证可靠保证措施、校验措施加密措施的有效性,并具有在一旦发生差错时能够及时查出并能正确进行纠正与制止的能力。

(2)加强会计信息处理的管理。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由网络服务器统一对各数据库进行管理,服务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各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分别在本站处理各自的业务。

(3)加强会计信息输出的管理。为了防止输出会计信息丢失,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必须做好对数据的备份与打印工作。一般来说,服务器中至少要有二套相同的会计数据,处于热备份状态,另外至少每天一次将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下载下来,防止发生故障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数据破坏。除做好备份工作外还要对会计的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打印输出,形成纸介质会计档案进行保管。

2、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实现了网络化以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获得其他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除了本身的安全隐患之外,还极易遭到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与破坏、计算机病毒的侵犯,特别是在B/S型的网络系统上,internet的开放特征,使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研究内容。

总之,会计的发展、企业的进步呼唤着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提升财务工作管理水平,加快和谐社区建设进程 下一篇: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