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中字与声的关系

时间:2022-04-28 09:42:19

浅谈美声唱法中字与声的关系

摘要:美声唱法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典声乐唱法,是西方古典声乐唱法衍变、发展而来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一种演唱流派。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日益的国际化,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中国声乐演唱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美声唱法与中国语法、语音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汉语咬字、吐字技巧。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产生的咬字问题直接影响到歌唱时声音的音色与美感。因此,提高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咬字吐字技巧,对完美诠释汉语艺术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声唱法;咬字;吐字;音色

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98-02

一、美声唱法中的咬字与吐字

美声唱法是一种运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展示艺术情景、塑造独特的形象的音乐艺术形式。语言是美声艺术演唱的基础,演唱者必须在准确演唱歌词的同时发出美好的音色。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审美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求演唱者首先要有正确的站姿,确保声音在身体里保持通畅,有良好的共鸣腔体。打开喉咙,在大脑中有意识的控制身体机能,调节共鸣腔、面部肌肉群、咽喉肌肉群。全身整体的配合来进行准确的咬字,并且必须是在有意识控制的控制下进行的歌唱。

演唱时,语言的清晰、准确、形象、生动、活泼是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情景再现、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在美声唱法中准确、完美的咬字、吐字有这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语音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多数的声乐演唱者往往比较重视声音的质量与色彩,不断的进行发生练习,发声练习的内容往往只是单调的母音,如:aoieu等。完全忽略了歌曲中的语音练习,未能对演唱歌曲中的歌词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练习,对艺术作品的歌词不重视。平时我们说话口腔的动作较小,声音比较横,发声位置靠前,气息随意、自由,因为我们说话的标准是让对方听懂、听明白、知道说话内容即可;但是在声乐演唱,尤其是美声歌曲这种赋予戏剧性、艺术性的演唱时,要求口腔动作幅度要大、声音较竖、 发声位置较后,要求在有意识的控制下充分运用头腔、口腔、咽腔、胸腔来共鸣,咬字要靠前。

咬字是相对于演唱作品的字头来讲的,把声母咬准确,吐字是相对于字腹,吐字要饱满。美声唱法不想民族唱法,语音可以较为随意、方言化、艺术处理比较风情。美声唱法必须是在标准的普通话来进行演唱,艺术处理严格按作曲家照谱面标记进行,不得随意波音下滑音等。

歌唱时的咬字、吐字往往伴随着音乐旋律的急缓,需要把歌词的字头、字腹、字尾演唱清楚。字头要求短促、清晰,字腹要求演唱的饱满、圆润,字尾演唱要轻。字头、字腹、字尾必须演唱清楚,他们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许多歌者在演唱时把歌肢解了,影响了作品的流畅性,音色的统一性。

咬字、吐字是美声演唱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演唱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咬字是饱满、美好音色的基础,演唱前一定要在歌词的语音上下到足够的功夫。

演唱歌曲是,除了需要正确的咬字吐字,也要注意结合歌曲的速度、风格、节奏适当的进行调整咬字、吐字的幅度,这样才能完美的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境。当演唱热烈的、欢快的歌曲时,口腔的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咬字、吐字时舌尖、牙齿、嘴唇的动作要轻巧、灵活、准确,发生位置相对靠前,气息控制流畅,这样才能是语音星期、连贯、流畅有弹性。准确的表达作品的热情与欢快。演唱抒情歌曲时,旋律较为平稳,速度缓慢悠扬,咬字、吐字时,字头、字腹、字尾演唱的自然 流畅、柔和,子与字之间的衔接要连贯,保持身体正确的歌唱状态,意识的参与要更多些,喉咙的打开、腔体控制要稳定、起音要柔和。在演唱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时,要求咬字、吐字时,字头短促、有爆发力,嘴唇、牙齿、舌尖要积极、准确的咬住字头,声乐要饱满,加强气息的支持,子与字之间的连接要自然。

二、美声唱法中字与声的关系

子与声的关系是――字里有声。字是声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咬字、吐字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发出正确的声音、真正属于演唱者自身特点的独特的音色。很多学生都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声乐,其实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音色是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在固定音高上震动的频率是不同的。只是人类凭借听觉来判断两个音色的相似度较高。在声乐演唱中声音只是结果,是大家来判断演唱者的水平、层次的标尺。咬字、吐字、意识、身体的控制才是原因。在美声演唱与训练中找到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发出优美、圆润的音色。需要在平时的演唱和训练中对作品的歌词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在意识的控制下,正确的体态下进行练习。这是很多初学者在学习初期所忽略的基本功之一,很多初学者普遍重声轻字,没有明白字与声的因果关系。

大多数初学者口腔缺乏力量,唇肌的力量不够发出字头音,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采用快速、反复念母音的唇肌训练,为以后演唱高难度咏叹调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地要求他们嘴唇、牙齿、笑肌进行配合的念歌词,这样会增大学生在演唱时的音量,提高他们音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气息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歌唱中咬字、语言一定要音乐化,音乐要语言化。将歌词唱清楚的关键是在于是否能把声母唱好、咬住,音色的优美程度在于韵母的表现。歌唱中的咬字一定要轻松自如,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音色、音准的控制上。如果声母咬不到位就会出现松散、空洞、含糊不清、松散无力等现象,接而影响了韵母的发生,直接导致音色不好的缺陷,造成作品诠释不优美。从声乐演唱的角度来分析,字头一般要干净,不能产生噪音,这样有利于歌唱,给听众干净、纯美的听觉感受,字腹一般更容易产生乐音,即美好的声音,对咬字、吐字、发生有很大的促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演唱与训练中尽可能的将字头的时值缩短一些,给字腹的时值空间多一些。咬住字头扩大腔体演唱字腹,字头咬的不要过于紧,容易出现迟钝的感觉。把每个字都唱到共鸣腔里去,这样才能在演唱过程中音色得到统一,不会因为字的改变导致音色发生变化。在演唱时一定要保持口腔的状态不变,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因为咬字的变形影响音色的优美、圆润、饱满。

在美声唱法中有很大一部分唯声论学者,歌唱时只追求优美、明亮的、金属感得声音、或者浑厚、低沉、共鸣声音。造成很多的男高音声音异常的紧张。声音是唱出来的不是做出来得,往往过于强调自我的听觉,忽视了声音的传远性,不重视作品歌词的咬字、吐字。多明戈大师在大师课上经常强调,“美好的声音不单是美好的音色,它应该还包括细腻饱满的情感、清晰的语言、充足的气息支持这才是漂亮的声音。”歌唱者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歌唱时必须打开喉咙、意识参与、共鸣腔体的打开、准确的咬字下获得的。美声唱法发生位置相对靠后一点,运用胸腔共鸣较多。

美声唱法不仅是音乐与语言的组合,他更强调的是情感的传递与表达优雅艺术形式。因此,美声演唱者必须掌握坚实的咬字技巧,通过长期训练拥有优美的音色,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内心越充实,声音就越美好,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

[2]李凌.歌唱艺术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月.

[3][意]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9月.

[4]沈思岩.声乐进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3月.

[5]九著.外国歌剧荟萃.1984年3月.

[6]高天康.音乐知识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

[7]胡郁青著.中外声乐发展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8]谢立山著.科学“hao”音发声法与声乐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小议钢琴基础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浅谈手风琴风箱运用与触键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