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气运行稳定性的研究

时间:2022-04-28 12:08:23

有关电气运行稳定性的研究

摘 要: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就要认真考虑电气问题。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线路,从而保证没有故障的线路正常运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文通过对电气运行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进行了研究,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最终保证供用电安全。

关键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气设备的选型 电力线路的设计 继电保护配置和整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20-01

1 在保护电器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保护型式

选择保护的型式有一定原则的,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择。首先,配电线路在正常使用时,或者用电设备正常起动的时候,必须保护电路上的电器不会受到过分冲击而损坏。其次,要保证运行的电器在发生电路故障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切断故障电路。还有所有的配电系统各级保护要统一起来,确保他们的动作能够彼此协调,并相互配合。根据他们保护级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少的有一二级,最多的也有六七级左右。

配电系统中不同位置的保护电器,他们在选型中也有各自的特点。

(1)配电线路首端保护电器。(2)配电线路中,第二级保护电器一般都是选用熔断器。(3)CB4是处在末端电路中,直接接到电器设备上的,这种线路要选择合适断路器,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额定电流,这样就可以保护电路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选用熔断器(如RD4)。(4)RD3最好使用熔断器。就是当所供电的用电设备不多时,突然断电后产生的影响不大,也可使用断路器。(5)为保证电器运行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多级配电线路的中间各级最好选用熔断器。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配电线路各级保护电器比较合理的选型是:选择型断路器(首端)熔断器熔断器断路器(末端)。

2 配置配电线路要从整个电路的稳定性考虑

(1)要充分了解这个区域配电系统的状况,计算出发生故障时的电流值,按照规定选择电气参数。例如,发生短路电流时,想让电源之间自动切换过来,切换的时间不能太长,及时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

(2)在发生电气事故后,有选择地切断故障,就是只切断发生故障的那一段电路,而不是切断整个电力系统。

因此,按照规定,配电线路应该装设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失压保护及接地保护。

短路保护的意思是:在发生短路故障后,短路电流会对导体和连接的电器产生热作用,这种作用会造成危害,短路保护就是在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故障线路,保护电路系统不受伤害。过载保护指在线路负荷超过允许的范围时,延时切断电源的一种保护。失压保护是当电源电压消失或低于某一规定的限度时,能够自动断开线路。这种保护还有助于电压恢复后,设备不会因为突然启动时强大的电流冲击造成事故。接地保护就是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时而将电源切断的一种保护。

3 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

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的关键。例如短路保护。根据实验统计,短路持续的时间不能超过5 s,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损害电气设备。

继电保护的配置,就是根据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配置不同的保护,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的断开故障电气设备。同时继电保护要相互配合,避免开关误跳。要按前后级容量的顺序进行配比,电源前一级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流要比后一级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大,防止越级跳闸。如变电站送电视台的抽屉单元为125A的空气断路器,而电视台使用的是250A的断路器,超过了变电站抽屉单元的载荷,这样就会发生越级跳闸事件。如果要保证电视台用电的稳定运行,应该更换变电站供电抽屉单元为250A载荷,将电视台空气断路器更换为小于250A的断路器。这样就不会发生越级跳闸的问题。

继电保护的整定,就是在正常工作和起动时继电保护不动作:设定断路器的长延时脱扣器整定电流Izd1,一般可以不考虑电动机起动时造成的细微影响。短延时脱扣器整定电流Izd2需要避开最大的一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可以用下面的列式计算:Izd2≥K[IqM1+IB(n-1)]。瞬时脱扣器整定电流Izd3必须要避免电动机的全启动电流:Izd3≥K[I′qM1+IB(n-1)]。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Ir应符合下式要求:Ir≥Kr[IM1+IB(n-1)];热继电器整定电流必须要在设备额定电流的0.95~1.1倍之间。

4 结语

总之,电气设备实际上是电力运行的主要设备,它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定期做好设备的维修检查工作,及时的处理电气运行故障,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春琴,崔补云.自备电厂小机组电气运行中的几个问题[J].太原科技,2003(2):44-45.

[2] 颜全生.供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8,27(7):34-36.

[3] 别朝红,王锡凡.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电力,1997,30(5):10-13.

上一篇:唐山市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下一篇:新型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