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生产率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时间:2022-04-28 11:59:14

提高劳动生产率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摘要]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或等于工资增长率,是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机制,是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工资共决机制

目前我国有可能出现由工资成本推进与需求拉动循环推进的通胀惯性。由工资提高物价上涨形成的通胀预期,会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资以抵消通胀满足消费,由此转变成需求拉动通胀(即过量货币追逐过少商品),由消费需求扩大拉动的物价上升,又要求增加工资来满足消费,从而再转变为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持续通胀压力。

一、怎样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上世纪90年代前,曾主导西方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导向(以高通胀率换取低失业率,或以高失业率为代价换取低通胀率),主张通过提高失业率以减少货币工资增加及其消费需求,阻断工资成本与需求拉动之间对通胀的拉动效应,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胀率,但这一调控方式是以两个主要经济目标――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失衡,即二者取其一来实现的。若原有失业人口基数庞大,将加剧就业形势恶化和抑制总需求,在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制度下,将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当代经济理论及其调控政策,主要强调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和管理市场预期来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在遏制通胀的同时,使工资增长和就业可持续。首先,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高于工资增长率,以抑制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胀,促使工资增长速度快于物价涨幅。福特(2002)认为,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或等于工资增长率时,将抑制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只有当工资增长率高于边际劳动生产增长率的情况下,才会引致工资成本上涨,进而推动价格上涨。劳动生产率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在于:更快的劳动生产增长率可促进永久性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均衡,也就是允许既定通货膨胀率下有更低的失业率,以及既定失业率下允许有更低的通货膨胀率。美国劳动力统计局1950年~2000年数据也显示,当单位产量随新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时,工资增长并不与通胀一致,美国工资增幅实际上比物价涨幅更快。

其次,设定通胀目标稳定市场预期,抑制工资――价格螺旋效应。市场预期因素对工资、价格的影响表现为,当工资上升拉动物价上涨,或由其他因素(如暂时的油价上升等)推动价格走高时,工人工联会基于物价提高形成未来通胀预期,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资,从而形成工资――价格上涨螺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中央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将通货膨胀率稳定在特定正值区间,可避免仅仅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缓解市场预期形成的工资成本上升推进型通胀压力。而且,稳定价格不是指稳定每种商品的价格,而是稳定由绝大多数粘性价格组成的核心通胀. 整个价格稳定意味着有的价格升,有的降,以达总体稳定(Mishkin,2008)。在能源密集型商品价格上涨时,可由其他商品价格的下降来抵消,工资受到通胀冲击时,可通过降低某些商品价格以保持实际工资的增加。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低通胀,低失业率现象,和不少国家转向利用通胀目标制和促进劳动生产率调控通胀,说明通过适当调控措施促成低通胀,低失业率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缓解成本推进与需求拉动循环推动的通胀惯性是可能的。

二、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需要制度保障机制

我国除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之外,在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有关市场法制法规不完善情况下,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微观分配机制,以避免微观分配机制的失误和转移工资增长成本到宏观层面。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体的分配机制由于各种潜在的扭曲和垄断,使民营甚至国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的收益,有可能变为极少数人的财富,而不会增加企业广大员工的工资,结果是让国家通过提高全国最低工资的形式,使整个社会承担企业工资上涨的社会成本――通胀。据统计,中国的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例在2003年前一直在50%以上,于2006年后下降到40.6%。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扩大。因此,建立以劳资双方平等协商为基础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使企业职工工资能随经济效益提高及其他有关因素变化而得到相应调整和合理持续增长,可避免由于微观分配机制的失误和转移工资增长成本到宏观层面。二是健全相对价格调节与监管体系和市场预期管理机制,稳定通胀在适度区间。当通胀率受内外部冲击高于劳动生产率时,由市场预期推动工资上涨的压力会增大。为稳定货币当局提出的通胀目标(我国前段时间提出的通胀目标为4.8%),需要启动相对价格调节与监管机制,降低供过于求商品的价格,给低收入群体和工薪阶层适当减免税收和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使其实际工资增加或至少不受通胀影响。并通过价格监管,防止市场出于通胀预期而形成的大宗商品自发涨价,推动名义工资与CPI涨幅同步和加速通胀,使有关调控政策失效。

三、小结

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是在工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缺乏合理分配机制和央行强有力的承诺以及设立通胀目标管理市场预期情况下出现,反之,则将得到控制。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必要条件,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大于或等于工资增长率,这也是原有就业规模能得以稳定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Fortin,Pierre, George A. Akerlof, William T. Dickness, George L. Perry.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n the US and Canada: a Common Framework, NBER working paper, 6/2002

[2]Mishkin ,Frederic S. Does Stabilizing Inflation Contribute to Stabilizing Economic Activity? At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s Beta Gamma Sigma 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 Greenville, North Carolina,Feb. 25, 2008

上一篇: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下一篇:由系统动力学看陕北坡耕地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