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时间:2022-04-28 11:44:0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说的是作者为文时,心中是有特定的意境、情景的,作为教育者只有引领学生进入到作者所表达的“境”中,才能亲身感受到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教材是语文教学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七个方面来解读一下本册教材。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风的淳朴。

2.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5.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不能以词解词,应该让学生多读,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我们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新资源并积极利用。推荐篇目如下。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诗歌散文作品:《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上一篇:说的是教材,收获的是素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交互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