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4-28 09:01:25

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今的课堂教学形式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改进。原有的灌输式、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注定要被新的教学形式所取代,教学方式应该逐步成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教学、协同教学等。

[关键词]组合作;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数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平台。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有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要确定好大、小组长,发挥大、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才能。组长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伶俐的同学做组长。要适时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督促指导组长组织好本组的操作、讨论、总结、汇报等活动,尤其是注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

二、制定明确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给考验一个教师控制课堂秩序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则,并通过反复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首先,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探究活动。

记录员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要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懂得讲小组成员设立为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又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四、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两分钟的合作就草草收尾,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按照教师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安排充足的时间,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这对于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合作学习足够的时间,还要在课后反思中探讨合作学习的得失;不只是在公开课中进行合作学习,还要坚持不懈地在平日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在活动的表现,给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课内课外中,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并及时进行课后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不足、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在新课标背景下观小学数学课堂板书 下一篇: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