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时间:2022-04-28 08:58:27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和理解浅易的文言文。但是,由于文言文距离当今社会时代久远,语义、句法等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文言文的翻译在初中语文中是个难点。学生则是更怕学文言文,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应力求做到准确、流畅。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在坚守“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下,做到“留”、“补”、“删”、“换”、“调”五字之法,就等于牵住了它的“牛鼻子“

【留】:即留下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和无需翻译的词语。无需翻译的词语包括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度量衡单位、朝代名等。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①句中“庆历”为年号,“滕子京”为人名,巴陵郡”为官职名,②句的“安陵”为国名,均无需译出。

翻译①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②我想用五百里的地方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补】:即补出一定的成分。①将古代的单音节词补为现在使用的双音节词;②数词后补出量词;③省略的主、谓、宾等成分要补出。只有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

例: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解析:①句中将单音节词“京”补为“京城”,②句补出量词“只”和“根”;③句补出“为”的宾语“村中人”和“皆叹惋”的主语“他们”。

翻译:①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表演的人。②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③这人详细地为(村中人)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惋惜。

【删】:即删去无实在意义的又没有和现代汉语相对应的虚词。如某些句中的“之”、“而”、“也”、“焉”等。这些文言虚词当只做某种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义时,译时可删去。。

例:①温故而知新――《论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解析:①句中的“而”表示联系两个动作、无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无类似词语,故删去。②句的“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省略不译。③句的“焉”是语气词,可不译。

翻译:①温习旧的(知识)知道新的知识。②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③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换】:①即把句中的通假字换成本字的意思。②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例: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两则》

②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解析:①中的“畔”同“叛”,即“背叛”之意。②“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询问”。③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

翻译: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②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拿来询问他们,③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调】:即把某些文言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正常顺序。调整对象包括①主谓倒置;②宾语前置;③定语后置。由于文言倒装句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例: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解析:①句为主谓倒置,翻译时要调成主谓语序。②句宾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未能谋远”,③句为定语后置,应为“千里之马”,即“日行千里的马”。

翻译:①你太不聪明了!②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③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吃进一石粮食。

灵活的把这些翻译方法渗透于平时的学习中,触类旁通,相信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创设机会,促其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下一篇:浅谈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