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4-28 12:14:14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研究与探索

Vocational of Protel circuit design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research

Yang Xiao-qiang Deng wen-liang,.Huang Xiao-yan

(School of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校级教改项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1KC06

摘要: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期末考试存在很多弊端,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对电气专业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考试改革,考试制度

Abstract: The goa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final exam,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hinder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does not fully reflec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various levels of students,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the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Keywords: Skilled personnel, examination reform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改进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由于课程考试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研究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1考试的意义和目的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考核方法能更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地考核机制。同时,教师应善于使用考试手段来监测和监控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督促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

1.2高职电气专业考试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课程中实验环节学时占总学时比重很大,并且有的课程实验需要独立开课,独立计算成绩;有的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左右,有的课程理论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视频、动画或借助MATLAB教学软件进行实验,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利用相关软件将难以理解的工程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工程概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而对于部分高职教育的考试方法还是以闭卷、笔答、标准化试卷为准,以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及对技能操作的掌握,这样很难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正确的评价,将考试作为了一种形式。真正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考试体系,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1.3考试形式分析

目前课程考试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问题,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考试模式(含考试内容、方法、实施等),每门课程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领域、操作技能、能力领域和就业岗位领域,但是由于每门课程的类型、特点和承担的任务不同,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课程考试应有其相应的侧重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应用多种考试形式。

对于一些概念、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应当实行闭卷、笔答的传统模式考试,但在考试题型上应当主要以主观题为主,集中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分析、融会贯通能力。对于实践环节比重较多的课程应当实行多元化实践考试。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应当采取课程设计,最终以设计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有意无意地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去运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变死学为会学活用,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对于以上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克服或者改变平时不听课、甚至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

2、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2.1考试命题方式的改进

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大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死记硬背公式和典型题的求解上,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往“标准化”的闭卷考试大都是知识性命题,考的是学生记忆知识,这种单一的考试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数据调查显示,采用“开卷考试”更能让学生接受,主观方面能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帮助她们真正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客观方面,能减小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不在会为考试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把考试变为另一种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途径。

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出卷子,老师在命题时必须得扩充知识面,增加试题灵活性,绝对不能再照搬书上的题目。因为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教师在命题时既要根据学生实际,又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无形中要求教师加强自己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对学生而言,这种考试方式也不轻松,因为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比,前者更侧重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考试时课本和资料可以放在桌子上随意翻看,但是资料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把书中的知识尽可能浓缩在规定的纸上,这也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总结、归纳。书上也没有现存的“馅饼”,所以开卷考以及带“小抄”进考场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考试的分值分配

第一,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主要是对学生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纪律、回答问题、动手能力方面的一种评定,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力资源,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通过现场说法,使学生具备电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对实验实质的理解程度。就实验过程中规章制度的遵守,团队合作能力,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和速度进行考核。考核学生是否对该堂课的实验原理了解,是否对实验操作步骤熟知,是否能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判断。这部分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10%。

第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一种评定。教学中设置了课后探究环节,通过完成课后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电气方面最新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实施方案为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探究任务。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程度做出评价。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

第三,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分理论和实作考试两部份。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40%,做到理论与实践各占1/2的考核方式。课堂理论教学和平时实验、项目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涵盖填空、选择、简答、计算、综合设计几个部分。作为专业课程,加大实践成绩所占比重,重点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使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应实验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具体实验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就实验过程中规章制度的遵守,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根据学生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速度及规章制度的遵守进行考核打分。

3、总结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考试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习态度考核中的学生出勤统计、作业统计有待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训部分考核有待进一步量化;课程考核指南要在学生中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真正领会课程考核改革的思想和内容等。

参考文献

[1]王翠娟.高职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1(23).

[2]王莉鹏.关于电气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技资讯.2011(31).

[3]殷建国.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7(4).

[4]王烈准.全程化、多元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201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江苏某地妇幼保健大厦基础设计方案探讨 下一篇:基于PLC自动售货机控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