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广告法律体系的构成

时间:2022-04-27 07:24:01

浅谈中国广告法律体系的构成

摘 要:中国的广告法律体系是以《广告法》为核心、《广告管理条例》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具体操作依据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广告监管法制体系。本文梳理了中国广告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发展,意在说明我国广告法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法律以及广告业的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广告;广告管理;广告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71-01

我国的广告法律体系是由法律①、规章②、规范性文件③三个层面构成。各部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建构起广告法律体系。广告法律制度体现着国家对广告市场及广告活动的法律规制,为广告行业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恢复中的广告行业进行规范,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措施。1982年,国家工商总局召开第一次全国广告工作会议,部署了清理整顿广告市场的工作,随后出台《关于整顿广告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广告清理整治工作。198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广告宣传管理的通知》,指出:“保证广告的真实性,维护广告的信誉,是广告客户应负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每个广告客户都必须对自己的广告负责。”其后,对广告的规范、整治行动一直持续至今,它们对于我国广告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982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广告管理暂行条例》,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1982年6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广告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下发《关于整顿广告工作意见》,对全国广告经营单位进行普查,统一发证。《暂行条例》是针对1978年广告业恢复后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当时广告业乃至中国经济都处在恢复期,根本不会预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和广告业的巨大变化,因而所颁布的法规对治理当时广告经营的混乱局面起过积极作用,但缺乏对广告业发展的长远考虑,也没有借鉴国外广告立法、经营机制、行业结构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总体看来,滞后于广告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顺应广告业的发展,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颁布《广告管理条例》,1988年1月9日,国家工商局《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广告管理条例》从宏观上初步确立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法制化轨道,为日后《广告法》的制定提供了初创模式和相关条文的依据。但同时也存在主体规范不明确,违法广告责任区分不明确,管理机关应承担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广告业飞速发展,到1994年10月27日《广告法》出台时,全国广告经营单位已超过4.3万家,行业年营业额已经突破200亿元大关④。这一时期,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的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市场管理规则法规应运而生。

《广告法》1995年2月1日实施。《广告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广告内容及广告活动的法律。作为体现国家对广告的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行政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它结束了广告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对促进广告业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告法》颁布以后,为适应执法的需要,我国还颁布了众多的部门规章和行政解释,从规范商品和规范媒介形式两个方面,对广告市场主体的资格审查、广告的设计、、、制作等都做了系统的规定,他们从不同方面具体规划中国的广告市场。至此,我国形成了以《广告法》为主干,以《广告管理条例》为支撑,以一系列单项规章为具体规范的广告法律体系。

注释:

①法律:广义的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而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②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及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下属各部门制定的法律文件,地方规章是省级政府及国务院认定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

③规范性文件:是指法律范畴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目前这类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体非常之多,例如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

④范鲁彬:《中国广告业二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上一篇:论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与效果 下一篇:试析股东资格确定中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保护